人事部·卷三十六
○沐
《说文》曰:沐,濯发也。
《毛诗·淇澳·伯兮》曰:自伯之东,首如飞碰拢岂无膏沐,淮适为容?
《大戴礼·夏小正》曰:五月蓄兰为沐浴。
《礼记·曲礼上》曰: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
又《檀弓下》曰:石骀仲卒,(骀仲,卫大夫也。)无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
又《内则》曰: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
《左传·僖中》曰: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窃藏以逃。(文公出时。)尽用以求纳之。(求纳文公。)及入,求见,公辞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国君而雠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又僖下曰:卫叔武将沐,闻君至而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枕股而哭之。
又哀下曰:齐子我夕,(夕视事。)陈逆杀人,逢之,(陈逆子行陈氏宗也,子我逢之。)遂执以入。(执逆至朝。)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潘米汁可以沐头。)
《论语·宪问》曰: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
《家语》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且祭日沐浴为斋洁也。
《史记》曰: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汉书》曰:窦皇后弟广国,字少君。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上书自陈,左右见,问之,曰:"姊去我西时,与我诀傅舍中,丐沐,沐我、饭我乃去。"后持之而泣也。
又曰:邓通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沐浴,不欲出。於是,文帝赐通巨万。
又曰:吴王遗诸侯书曰:"楚玄王子淮南三王,或不沐洗十馀年,怨入骨髓。(言心有所怀,志不在洗沐也。)欲壹有所出之久矣。(谓发兵也。)"
又曰: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至给事尚书。精力於职,沐浴未尝出。
又曰:董贤,每赐沐浴,不肯出。常留中视医药。上以贤难归,诏令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
又曰:张苍德安国侯王陵。及贵父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又曰:孔光典枢机十馀年,守法度,修故事。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邓粲《晋记》曰:舂陵长易雄起兵讨王敦,欲活之,使还邑舍洗沐。众人皆贺,雄曰:"吾梦乘车,挂肉其傍。肉必有筋,筋者,斤。吾其死也。"敦果刑雄。
《晏子春秋》曰: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不去左右。晏子入,曰:"育术客与医俱言曰能生死者,闻婴子疾,请治之。"公喜,起曰:"病犹可为乎哉?"晏子曰:"客之通也,使君洁沐浴饮食,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敛之而复曰:"医不能治病也,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悦曰:"吾为君绐而已矣。"
《庄子》曰:孔子见老聃,聃新沐被发似非人。孔子曰:"先生体若槁木,似遗物乎!"老子曰:"吾游物之初。"孔子出,告颜渊曰:"丘之道,其犹醯鸡。"(司马彪注曰:〈酉益〉鸡,酒上飞螨。)
《韩子》曰:古谚曰:"为政若沐也。"虽有弃发之劳,而有长发之利也。)
又曰:僖侯将沐,汤中有砾。问之,曰:"当有人欲代汤者。"
《吕氏春秋》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
《淮南子》曰: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六韬》曰:文王闻杀崇侯虎,归至酆,令具汤沐。
《论衡》曰:子日沐,令人爱,卯日沐,令人白头。案:人之爱憎,头之白黑,在乎自然。但使嫫母子日沐,能令人爱耶?使十五童子卯日沐,能令发白耶?
《世本》曰:秦穆公作沐。
《异苑》曰:北海任诩字彦期。从军十年乃归。临还,握粟出卜。师云:"非屋莫宿,非食时莫沐。"诩结伴数十,暮遇雷,相庇於岩下。窃忆非屋莫宿之戒,遂负檐栉沐。岩崩,压停者悉死。至家,妻先与外人通情,谋共杀之,请以湿发为识。妇宵则劝诩令沐,复忆非食时莫沐之忌,收发而止。妇惭愧负怍,乃自沐焉。散发同寝。通者夜来,不知妇也,斩首而去。
《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又《渔父》曰:吾闻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
○浴
《说文》曰:浴,洒身也。
《礼记·内则》曰:五日则燂汤请浴,外内不共湢(音逼)浴。(逼,浴室也。)
《礼记·儒行》曰:儒有澡身而浴德。(常自清洁于身,沐浴于德也。)
《左传·僖中》曰:晋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又文下曰:齐懿公之为太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不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歜仆。(仆御。)纳阎职之妻,而使职参乘。五月,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扑,捶。抶,击。)职怒。歜曰:"人夺汝妻而不怒,一柣汝庸何伤?"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谋杀懿公。
《国语》曰: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之而来,以与使者。比至,三衅三浴之。(衅,香堇也。)
《论语·先进》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续汉书》曰:耿恭在疏勒得出,至玉门,惟馀十三人。衣履穿决,形容枯槁。郎将郑众为恭以下沐浴,易衣冠。
又曰: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化为鼋,入于深渊。其后时时出见。初浴簪一银钗,见犹在其首。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渊正方,四隅皆通。(言渊四海皆旁通。)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纵渊。(音乌悬反。)舜之所浴也。(言常在中澡洗。)
《庄子》曰:仲尼问於太史韬曰:"卫灵公为灵,何也?"太史韬曰:"是固灵也。灵公妻有三人同浴。"(男女同浴,此无礼也。)
又曰:鹄不日浴而白。
《韩子》曰:燕人李季好远游。其妻私通他人。季忽归,私通者在内,其妻令被发直出门。季曰:"何人耶?"妻曰:"无人。"季曰:"吾见鬼耶!"妻曰:"取五牲屎浴。"季曰:"诺。"乃浴以狗屎。
《说苑》曰:秦缪公见百里奚牛肥,公曰:"牛何以肥?"对曰:"臣饮食之以时,使之不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牛肥。"公知其君子,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坐与语,公大悦。
《外国图》曰:方江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嶷二万四千里。
丘渊之《征齐道理记》曰:朱灵城东,有管宁旧宅。宅前有水,是宁常所澡浴处。
石虎《邺中记》曰:石虎金华殿后,有虎皇后浴室三间。徘徊反宇,栌檘隐起,彤采刻镂,雕文粲丽。四月八日,九龙衔水浴太子之像。又太武殿前沟水注浴时,沟中先安铜笼疏,其次用葛,其次用纱。相去六七步,断水。又安玉盘,受十斛。又安铜龟,饮秽水。出后脚入诸公主第,沟亦出建春门东。又显阳殿后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沟水注之室中。临池上有石床。
《世说》曰:桓车骑(桓冲也。)不好着新衣。浴讫,妇固送新衣。车骑大怒,催使将去。妇便持还,傅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大笑而著之。
《幽明录》曰:桓温内怀无君之心。时比丘尼从远来,夏五月,尼在别室浴,温窃窥之。见尼裸身先以刀自破腹,出五藏,次断两足,及斩头、手。有顷,浴竟。温问:"向窥见,尼何得自残毁如此?"尼云:"公作天子,亦当如是。"温惆怅不悦。
○盥
《说文》曰:盥,洒面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
《尚书·顾命》曰:盥以异同,秉璋以酢。(太保以盥手洗异同实洒。)
《礼记·内则》曰: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
又曰: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奉卒,授巾。(盘,盛盥水者。)
《左传·僖中》曰:怀傩揞匜沃盥,既而挥之。怀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后汉书》曰:刘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澡手曰盥。)京师以为谚。
《唐书》曰:虞世南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馀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
《庄子》曰:阳子居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也,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问夫子,夫子行,不问。今间矣,请问其过。"
《管子》曰:冬日不盥,非爱水也;夏日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適于身。
《风俗通》曰:案里语:"厚哉鲍管,探肠按腹。"不清,然尚不盥,何共财而生喜怒也。
○游
《毛诗·邶·柏舟·谷风》曰:就其深矣,泳之游之。
《左传·庄公十八年》曰:楚武王迁权於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敖既不能守城,又游涌水而走。)
《庄子》曰:颜渊问於仲尼曰:"吾尝游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耶?'曰:'吾善游者'数,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者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之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
又曰:孔子观於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有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水也。"
《吕氏春秋》曰:有道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人父善游。"使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能游之哉!
《淮南子》曰: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鱼属也。)
万震《南州异物志》曰:合浦之人习水善游,俯视增潭,如猿仰株。入如沉鼋,出如轻凫。蹲泥剖蚌,潜窃明珠。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宋史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别史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