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部·卷三十九
○塘
《录异传》曰: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及长,当起历下陂以作田,文翁昼日斫伐薪以为陂塘,其夜忽有数百头野猪以鼻戴土著柴中,比晓成塘。
《吴地记》曰:坛塘一名陌城,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悔之,与群臣临江作塘,创设祭奠,百姓因以立庙。《吴越春秋》云,夫差设祭,杯动酒尽。
刘道真《钱塘记》曰:防海大塘在县东,去邑一里,往时郡议曹华家信富,乃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运土石一斛,即与钱一升。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谲不复取,於是载土石者弃置而去,塘以之成,既遏绝潮源,一境蒙利也。
《述异记》曰:今乌江长亭,亭下有骓马塘,即当时乌江亭长舣舟待项王处。
《南越志》曰:丹城县有釜塘,金沙自是而出。
裴渊《广州记》曰:彰平县朱沙塘,水如绛,鱼鳖皆赤。
《荆州记》曰:长沙郡东十馀里,有郡人刘寿墓,有石阙四所,寿汉顺帝时为司徒。其东有龟塘,周回四十五里,有灵龟出其中,故塘因名焉。
盛弘之《荆州记》曰:始安熙平县东南有山,山西其形长狭,水从下注塘,一日再增减盈缩,因名为潮汐塘。(《幽明录》又载。)
《幽明录》曰:耒阳县东北有庐塘,淹地八顷,其深不可测,中有大鱼,常至五日一跃奋出水,大可三围,其状异常,每跃出水,则小鱼奔迸,随水上岸,不可胜计。
《异记》云:庐塘有鲛鱼,五日一化,或为美妇人,或为男子,至於变乱尤多,郡人相戒,故不敢有害心,鲛亦不能为计,后为雷电杀之,此塘遂涸。
刘欣期《交州记》曰:凿南塘者,九真路之所经,去州五百里。马援积石为塘,以通於海,达於象浦,建标为南极之界。
《淮南子》曰:坏塘取龟,发屋求狸,桀跖之徒,君子不为。
○堤
《尔雅》曰:坟,大防也。谓堤。
《梁书》曰: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为荆州刺史,遇大江溢,堤坏,憺亲率将吏,冒雨筑之,水势甚猛,人皆恐惧,或请避之,憺曰:"王尊尚欲身塞河堤,我心何独以危避。"登堤叹息,遂辍膳而刑白马以祭江神,以身为百姓请命,言终而水退堤出。
《郡国志》曰:长沙金牛堤,汉武时,有异人牵金牛入此堤内,因以名焉。
《水经注》曰:涿郡王尊,自益州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祈水神河伯,亲执圭璧,请身填堤,庐居其上,吏民皆走,尊立不动,水齐足而止,公私壮其勇节。
又曰:汉安帝永初七年,令谒者太山矛岑,於石门东积石八所皆如小山,以捍冲波,谓之八激堤。
○岛
《释名》曰:海中可居曰岛,到也,人所奔到。
《汉书》曰:田横惧诛,入居海岛中。(孟康曰:海中山曰岛。)
《魏志》曰:王倾讨勾骊,入沃沮,人云尝乘船捕鱼,风吹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
《齐地记》曰:嶗山东北五里入海有管彦岛,是黄巾贼帅管承后也。
又曰:东牟城东有盘岛,城东北有牛岛,常以五月,海牛及海狸与鸟产乳其上。
○屿
《临海记》曰:去郡七里东有樊续屿,屿上空冢里,犹馀败鼓角,或呼为樊府君墓。今郡公田,在此屿下。
○浒
《尔雅》曰:岸下地曰浒。
《诗》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岸
《尔雅》曰:重涯曰岸。
《诗》曰:高岸为谷。
又曰:淇则有岸。
《晋书》曰:殷仲堪於江滨见流棺而葬焉,旬日之间,门沟忽起为岸。其夕有人自称感君之恩,堪因问岸何祥也?答曰:"水中有岸曰州,君将牧州。"言终而没。至是,果得荆州也。
《水经注》曰:船官浦东即黄鹄山,林间甚美,谯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谓之黄鹄岸。
又曰:昆明池有金堤石岸,益州有金堤,左思曰:西逾金堤,东越玉津。
《孙卿子》曰:泉生珠而岸不枯。
○泥
《说文》曰:泥,黑土,在水中者也。
《易》曰: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在井之下故曰泥。井而泥则不可食。)
《书》曰:淮海惟扬州,厥土惟涂泥。
《诗含神雾》曰:夫齐之地,处孟春之位,海岱之间,土地汙泥,流之所归,利之所聚。
《传》曰:晋楚将战,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於泥。
《论语》曰: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小道,今诸子书。泥,滞陷不通也。)
《汉书沟洫志》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又曰:禹泥行乘橇。
《东观汉记》曰:隗嚣将王元说嚣使背汉。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又曰:邓训将黎阳宫兵屯渔阳,迁护乌丸校尉。黎阳宫故吏皆恋慕,知训好以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载青泥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此。
《陇右记》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亦紫而粘,贡之用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
《帝王世纪》曰:周穆王征犬戎,得炼刚赤刀,用之割玉,如割泥焉。
《神仙传》曰:童奉君居庐山,尝大旱,县令于士彦诣奉说大旱之意,奉因仰视其屋曰:"贫家屋皆见天,不可以得雨,如何?"令解其意,身率将吏为起屋,屋成当泥壁,作人已掘土,欲取江水沃泥。奉曰:"不须,日暮当雨也。"其夜果大雨,聚壤成泥。
顾微《广州记》曰:郁林郡山东南有池,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岁旱,百姓杀牛祀之,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祠毕,天雨洪注,洗背泥尽而后晴。
《曾子》曰: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淮南子》曰:琬琰之玉在汙泥之中,虽廉者不释也。
《世说》曰:石崇以椒为泥泥屋,王君夫以赤石脂泥壁。
《杂五行书》曰:二月上壬取土泥屋四角,宜蚕,吉。
○砾
《释名》曰:小石曰砾,砾,析也,小石相支,其间析析然。
《抱朴子》曰:军术曰:地生瓦砾,不去,有大祸。
蔡伯喈《青衣赋》曰:金生沙砾,珠出蚌泥。
卢子云《相风赋》曰:楚石杂结绿,沙砾厕隋珠。
○沙
《龙鱼河图》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
《韩诗外传》曰:孔子南游适楚,至於阿谷之隧,有女子佩瑱而浣者,孔子曰:"彼妇人其可与言乎?"执觞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妇人答曰:"阿谷之隧,隐曲之汜,欲饮则饮,何问於婢子?"授子贡觞,跪坐置之沙上曰:"礼不亲授。"
又曰:自西河至於流沙,千里而遥,(雍州是也。)
《家语》曰: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
《史记》曰:张良以铁椎击秦始皇於博浪沙,中其副车。
又曰: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
又曰:武帝元封元年旱,於是天子乃祷万里沙。
《战国策》曰:齐襄王立,田单相之。过淄水,有老人涉水而寒,不能行,坐沙中,田单见其寒也,解裘而衣之。襄王曰:"不早图,恐后悔之。"
《汉书》曰:韩信击龙且,夹睢水,夜令人为万馀囊盛沙,以壅水上流。
《东观汉记》曰:朱鲔等共会洧水上,沙中设坛,立圣公为天子。
《博物志》曰:石蕃,卫臣也,背能负千二百石沙。
《广志》曰:流沙在玉门关外,南北二千里,东西数百里,有三断,名曰三陇。
《列子》曰: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之邯郸,遇盗於耦沙。
《鲁连子》曰:朝露之蒲,工女不能治;淄渑之沙,计儿不能数。
《韩子》曰: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
《曾子》曰: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淮南子》曰:河水欲清,沙壤秽之。
又曰:寒凝水,热焦沙。
《抱朴子》曰: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小人为虫沙。
《说苑》曰:汤之时,大旱七年,焦沙烂石。
葛洪《肘后方》曰:治溺死,熬沙以覆死人,使上下有沙,但出口鼻。
《古今注》曰:宣帝地节元年,上都沙中夜风,有火如粟。
《曹瞒传》曰:操征马超,隔渭水。娄子伯说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刘根别传》曰:颍川太守高府君到官,民人疫,郡中掾史死者过半,夫人郎君悉得病,从根求消除病气。根曰:"於厅事之亥上穿地取沙三斛着中,以醇酒三升沃其上。"府君从之,病者悉得愈,疫气绝。
《搜神记》曰: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以术方抑之,则得沙石於肉中。
段国《沙州记》曰:浇河西有黄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里,西极大杨川,望黄沙犹人委乾糒,地不生草木,黄沙荡然,沙州取号焉。
《豫章记》曰:龙沙在郡北带江,沙甚洁白,高峻而峙,陂陀有龙形,旧俗九月九日登高上处也。
《新安记》曰:锦沙村,傍山依壑,素波澄膜,锦石舒文,冠军吴喜闻之而造焉,鼓柁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美石,故不虚赏,使人丧朱门之志。"
《王孚记》曰:袁州有水,春交则上白沙如米,於两岸九十馀里,呼为米沙,若一岸遍米,其方丰熟。
《湘中记》曰:白沙如霜雪,赤岸似朝霞。
《遁甲开山图》曰:沙土之浦,云阳之墟,可以长生,可以隐居。沙土,即长沙也,云阳,古仙人也。
《郡国志》曰:杭州浙江有江沙涨,昔武烈为郡吏赴府,乡人饯之,会此沙上。父老曰此沙狭而长,君必为长沙太守。果然。
又曰:伊州,铁勒国也,而路多沙碛,碛内时闻叫唤声,不见人,或闻歌笑之声,盖鬼物也。
《鄱阳记》曰:新昌水有一沙堆,在县东北五十里,其形状如覆船,鲜净特异,每年丰稔,其沙即堆积如旧,若沙移河岸,其年俭,古来相传,以为常验。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