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汤诰
汤既黜夏命,黜,退也,退其王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汤诰以伐桀大义告天下。
[疏]“汤既”至“汤诰”○正义曰:汤既黜夏王之命,复归于亳,以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史录其事,作《汤诰》。仲虺在路作诰,此至亳乃作,故次《仲虺》之下。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诞,大也。以天命大义告万方之众人。○诞音但。告,工毒反。
[疏]“王归自克夏”○正义曰:汤之伐桀,当有诸侯从之,不从行者必应多矣。既已克夏,改正名号,还至于亳,海内尽来,犹如《武成》篇所云“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也。汤於此时大诰诸侯以伐桀之义,故云“诞告万方”。“诞,大”,《释诂》文。“万”者举盈数。下云“凡我造邦”,是诰诸侯也。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古今同义。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皇,大。上帝,天也。衷,善也。
[疏]“降衷于下民”○正义曰:天生烝民,与之五常之性,使有仁义礼智信,是天降善於下民也。天既与善於民,君当顺之,故下传云,顺人有常之性,则是为君之道。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顺人有常之性,能安立其道教,则惟为君之道。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夏桀灭道德,作威刑以布行虐政於天下百官。言残酷。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罹,被。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罹,力之反;本亦作罗,洛河反。荼音徒。
[疏]“弗忍荼毒”○正义曰:《释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之以言人苦。“毒”谓螫人之虫,蛇虺之类。实是人之所苦,故并言“荼毒”以喻苦也。
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言百姓兆民并告无罪,称冤诉天地。○冤,纡元反。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故下灾异以明桀罪恶,谴寤之而桀不改。○谴,遣战反。寤,五故反。
“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行天威,谓诛之。○台音怡。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明告天,问桀百姓有何罪而加虐乎?○牡,茂后反。
[疏]“敢用玄牡”○正义曰:《檀弓》云:“殷人尚白,牲用白。”今云“玄牡”,夏家尚黑,于时未变夏礼,故不用白也。故安国注《论语》“敢用玄牡”之文云,“殷家尚白,未变夏礼,故用玄牡”,是其义也。郑玄说:“天神有六,周家冬至祭皇天大帝于圜丘,牲用苍。夏至祭灵威仰於南郊,则牲用骍。”孔注《孝经》,圜丘与郊共为一事,则孔之所说无六天之事,《论语·尧曰》之篇所言“敢用玄牡”即此事是也。孔注《论语》以为“尧曰”之章“有二帝三王之事,录者采合以成章。检《大禹谟》及此篇与《泰誓》、《武成》,则‘尧曰’之章其文略矣。”。郑玄解《论语》云:“‘用玄牡’者,为舜命禹事,於时裛告五方之帝,莫適用,用皇天大帝之牲。”其意与孔异。
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聿,遂也。大圣陈力,谓伊尹。放桀除民之秽,是请命。○聿,允橘反,述也。戮旧音六,又力彫反,《说文》力周反,《史记》音力消反。秽,於废反。
[疏]传“聿遂也”至“请命”○正义曰:“聿”训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为遂也。“戮力”犹勉力也。《论语》云:“陈力就列。”汤臣大贤惟有伊尹,故知“大圣陈力,谓伊尹”也。伊尹贤人而谓之“圣”者,相对则“圣”极而“贤”,次散文则“贤”、“圣”相通。舜谓禹曰:“惟汝贤。”是“圣”得谓之“贤”,则“贤”亦可言“圣”。郑玄《周礼注》云:“圣通而先识也。”解先识则为圣名,故伊尹可为圣也。《孟子》云:“伯夷圣人之清者也,伊尹圣人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人之和者也,孔子圣人之时者也。”是谓伊尹为圣人者也。桀为残虐,人不自保,故伐桀除人之秽,是为请命。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孚,信也。天信佑助下民,桀知其罪,退伏远屏。天命弗僣,贲若草木,兆民允殖。僣,差。贲,饰也。言福善祸淫之道不差,天下恶除,焕然咸饰,若草木同华,民信乐生。○僣,子念反,忒也;刘创林反。贲,彼义反,徐扶云反。焕,呼乱反。乐音洛。
[疏]“天命”至“允殖”○正义曰:桀以大罪,身即黜伏,是天之福善祸淫之命信而不僣差也。既除大恶,天下焕然修饰,若草木同生华,兆民信乐生也。昔日不保性命,今日乐生活矣。僣差,不齐之意,故传以“僣”为差。“贲,饰”,《易·序卦》文也。
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言天使我辑安汝国家。国,诸侯。家,卿大夫。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此伐桀未知得罪於天地。谦以求众心。○戾,力计反。
[疏]传“此伐”至“众心”○正义曰:经言“兹”者,谓此伐桀也。顾氏云:“‘未知得罪于天地’,言伐桀之事,未知得罪于天地以否。”汤之伐桀,上应天心,下符人事,本实无罪,而云未知得罪以否者,谦以求众心。
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栗栗危心,若坠深渊。危惧之甚。○栗音栗。陨,于敏反。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戒诸侯与之更始。彝,常。慆,慢也。无从非常,无就慢过,禁之。○彝,徐音夷。慆,他刀反。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守其常法,承大美道。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所以不蔽善人,不赦己罪,以其简在天心故也。
[疏]“惟简在上帝之心”○正义曰:郑玄注《论语》云:“简阅在天心,言天简阅其善恶也。”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自责化不至。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无用尔万方,言非所及。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忱,诚也。庶几能是诚道,乃亦有终世之美。○忱,市林反。
咎单作《明居》。咎单,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单音善,卷末同。
[疏]“咎单作明居”○正义曰:百篇之序此类有四,伊尹作《咸有一德》、周公作《无逸》、作《立政》,与此篇。直言其所作之人,不言其作者之意,盖以经文分明,故略之。马融云:“咎单为汤司空。”传言“主土地之官”,盖亦为司空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