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光武弃冯衍
  汉室中兴,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诏令罢兵,辞不受召,于是始贰焉。更始方困于赤眉,而光武杀其将谢躬、苗曾,取洛阳、下河东,翻为腹心之疾。后世以成败论人,故不复议。予谓光武知更始不材,必败大业,逆取顺守,尚为有辞。彼鲍永、冯衍,始坚守并州,不肯降下,闻更始已亡,乃罢兵来归,曰:“诚惭以其众幸富贵。”其忠义之节,凛然可称。光武不能显而用之,闻其言而不悦。永后以他立功见用,而衍终身摈斥,群臣亦无为之言者,吁!可叹哉!
  汉朝衰微而又复兴,固然都是汉光武的功劳,但是更始帝刘玄即天子位之后,汉光武按受了他的封爵宫位,面向北做了臣子,等到平定了王郎、安定了河北,更始命令撤军,但汉光武推辞不受召见,在这时开始有了二心。正当刘玄被赤眉军围困时,汉光武却杀了他的将领谢躬、苗曾,攻取洛阳、打下河东,反而成了刘玄的腹心之疾。后代根据成功或失败来评论人,因此不再议论。我认为汉光武知道刘玄不成材,一定会败坏大业,因此用武力夺取政权,用文教治理天下,还算可以辩解。那鲍永、冯衍,开始时坚守并州,不肯投降,听到刘玄已死,才停战来归顺汉光武,说道:“我实在惭愧带领我的部众来幸得富贵。”他的忠义节操,威严正气,值得称赞。汉光武不能提拔重用他,听到他的言谈就不高兴。鲍永后来因为另外立了功被任用了,而冯衍却终身被摈弃排斥,大臣们也没有谁替他说话的,唉!可叹哪!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