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汉诽谤法
汉宣帝诏群臣议武帝庙乐,夏候胜曰:“武帝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赤地数千里,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遂下狱,系再更冬,会赦,乃得免。章帝时,孔僖、崔骃游太学,相与论武帝始为天子,崇信圣道,及后恣已,忘其前善。为邻房生告其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下吏受讯。僖以书自讼,乃勿问。元帝时,贾捐之论珠崖事曰:“武帝籍兵厉马,攘服夷狄,天下断狱万数,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是皆廓也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考三人所指武帝之失,捐之言最切,而三帝或罪或否,岂非夏候非议诏书,僖、骃诽谤,皆汉法所禁,如捐之直指其事,则在所不问乎?
汉宣帝下令让大臣们讨论汉武帝宗庙的祭乐,夏侯胜说:“ 汉武帝竭尽百姓的财力,挥霍浪费没有节制,国家空虚枯竭,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数千里,对人民没有恩惠德泽,不应该为他设立庙乐。”于是宰相、御史们就上奏皇帝,揭发夏侯胜责难诏书,说毁先朝皇帝,不守臣道,于是打入监狱,监禁了两年,遇到大赦,才得到赦免.汉章帝时,孔僖、崔骃在太学学习,互相讨论到汉武帝,说他刚当皇帝时,崇敬相信圣明之道,等到后来,放纵自己、忘记了他以前的善行。被隔壁房里的太学生告了他们诽谤先朝皇帝,指责讥议现在的皇上,被交给狱吏接受审讯。孔僖靠上书自我辩护,才没有问罪。汉元帝时,贾捐之谈论珠崖的事时说:“汉武帝征购马匹磨砺兵器,侵伐征服少数民族,全国被判决的人好几万,外寇内贼都出现了;军队多次出征,父亲先战死,儿子又战伤,女子也登上边塞的堡垒,孤儿在道旁号哭,年老的母亲、丧夫的妻子在街巷中流泪;这些都是过分地扩大地盘、征战没有休止的缘故。”考查三个人所指责的汉武帝的过失,贾捐之的话最激切,而三个皇帝有的问罪有的不问罪,这难道不是夏侯胜责难诏书和孔僖、崔骃诽谤先朝皇帝,都是汉朝法律禁止的,而象贾捐之那样直接地指责事情,就在不问罪之列吗?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