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谤书
司马迁作《史记》,于《封禅书》中述武帝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王允谓之谤书。国朝景德、祥符间,治安之极,王文穆、陈文忠、陈文僖、丁晋公诸人造作天书符瑞,以为固宠容悦之计。及真宗上仙,王沂公惧贻后世讥议,故请藏天书于梓宫以灭迹,而实录之成,乃文穆监修,其载崇奉宫庙,祥云芝鹤,唯恐不详,遂为信史之累,盖与太史公谤书意异而实同也。
司马迁作《 史记》 ,在《 卦禅书》 里叙述汉武帝敬奉神仙、鬼灶、方土的事情很详细,所以王允叫它谤书.本朝真宗景德、祥符年间,王文穆公(钦若)、陈文忠公(尧史)、陈文僖公(鼓年)、丁晋公(谓)诸人,假造天书符瑞,以为讨取皇帝欢喜、巩固地位的手段。等到真宗逝世,王沂公(曾)怕遭到后代批评讽刺,所以他要求把天书藏在真宗棺内,以消灭痕迹,而真宗实录的写作,是王文穆监修的,其中记载尊奉宫店及祥云芝鹤之类,只怕不够详细,遂成为信史的污点,这真是和太史云的谤书用意不同而实际相同啊!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