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术智部·王曾
【原文】
原文
丁晋公执政,不许同列留身奏事,唯王文正一切委顺,未尝忤其意。一日,文正谓丁曰:“曾无子,欲以弟之子为后,欲面求恩泽,又不敢留身。”丁曰:“如公不妨。”文正因独对,进文字一卷,具道丁事,丁去数步,大悔之。不数日,丁遂有珠崖之行。
宋朝人丁谓(字谓之,封晋国公。仁宗时以欺罔罪贬崖州)当权时,不准许朝廷大臣在百官退朝后单独留下奏事。大臣中只有王文正(即王曾,字孝先,仁宗时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谥文正)谨守规定,从不违逆。有一天上朝前,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想收养弟弟的儿子为后嗣,我有意面奏皇上恩准,但又不敢单独留下奏禀。”丁谓说:“像你这种人,留下禀奏没有关系。”于是王曾借呈文卷给仁宗时,就将丁谓这番行为告诉仁宗。丁谓在退朝后,愈想愈觉得不对,不禁大为后悔。没几天,果然接获诏命,被贬往崖州。
〔评〕王曾独委顺丁谓,而卒以出谓,蔡京首奉行司马光,而竟以叛光,一则君子之苦心,一则小人之狡态。
(评译)大臣中只有王曾对丁谓曲意顺从,最后终于伺机将丁谓贬至崖州。反观蔡京最初对司马光尊崇万分,最后却背叛、陷害司马光。看起来手法相同,但一个是君子,用心良苦;一个却是小人,心机狡诈。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旧唐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