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上智部·刘大夏
【原文】
原文
天顺中,朝廷好宝玩。中贵言,宣德中尝遣太监王三保使西洋,获奇珍无算。帝乃命中贵至兵部,查王三保至西洋水程。时刘大夏为郎,项尚书公忠令都吏检故牒,刘先检得,匿之。都吏检不得,复令他吏检。项诘都吏曰:“署中牍焉得失?”刘微笑曰:“昔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此一时弊政,牍即存,尚宜毁之,以拔其根,犹追究其有无耶?”项耸然,再揖而谢,指其位曰:“公达国体,此不久属公矣。”
明朝天顺年间,明英宗爱好搜集奇珍异宝。有宦官说,宣德年间,朝廷曾派遣三保太监出使西洋,得到无数的珍奇宝物。于是英宗就命宦官到兵部,查看三保下西洋之时的航海路线。当时刘大夏任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项忠命令都吏查阅旧公文档案,寻找相关资料。刘大夏先找到,便偷偷藏了起来,都吏怎么找也找不到,项忠又命令别的吏员去找。项忠质问都吏道:“官署中的旧公文怎么会遗失呢?”刘大夏笑着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花费数十万钱,牺牲了上万的军民,这是当时朝政上的一大弊端,即使公文还在也应该毁掉,以期永远消除这件事情而带来的坏影响,现在还追究它有没有干吗?”项忠又惊又奇,再三称谢,指着自己的职位说:“先生通达大体,这个位子不久就应该属于先生了。”
又,安南黎灏侵占城池,西略诸土夷,败于老挝。中贵人汪直欲乘间讨之,使索英公下安南牍。大夏匿弗予。尚书为榜吏至再,大夏密告曰:“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尚书悟,乃已。
还有一次,安南的黎灏侵占城池,向西侵略夷人,后来在老挝打了败仗。民死者亦万计。宦官汪直想乘机讨伐他,派人来要当年英公下安南的旧文档资料,刘大夏却将公文偷偷藏起来不给。项忠因此几次责打负责文书的官员,追查此事。刘大夏秘密告诉项忠说:“仗一旦打起来,西南各地就要饱受战争之苦了。”项尚书听了立即醒悟过来,并中止追查此事。
〔评〕此二事,天下阴受忠宣公之赐而不知。
(评译)这两件事都是天下人暗中受了刘大夏的好处却不知道啊。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书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