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叙曰:论文之书,始于《典论·论文》,而《文赋》继 之。魏文评时流得失,士衡论体裁当否。《文心雕龙》后出,则推本经籍,条畅旨趣,大而全编,小而一字,莫不以意逆志,得作者用心所在。后此则退之、子厚、 明允,又自述得力端末,于以诲人谕众者,而明允之尊文为尤甚。南朝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故牧之有“杜诗韩笔”,玉溪有“任昉文笔纵横”之语。然对文 则为笔,单言则统于文。近有谓古有文笔之别,无古文之称,而斥称古文者为陋。然汉人以字体而别今古文,至宋既有时文之名,则别称古文,亦何不可乎。古文之 名,以北宋而盛,其学至南宋而大衰,以迄于今,别裁杂出,支离无纪,且七百年所已。近人姚姬传选古文辞,条别诸家得失,惲子居自述力学所得,实亦焕乎可 采,不谬后来。仆少好诗赋,独学寡闻,蓬转后耳目稍扩,逾五十始自捡葺,间与友人问答,必直吐肝鬲。所居既卑,人事酬应,势所不免,然卒不敢以所学徇人, 幸免谄胁之耻。至于兼备众体,古人所难,上下百世,唯有子瞻,而赋仍冗疢,千应之一,无容吠声,倚声传奇,体虽晚出,其能者殆非率尔。偶道所见,或殊燕 说。八比为近世正业,前明能者辈出,论说多当。然八主之诮,燕石之陋,亦复时有。仆少小事此,费精神于无补,分别径途,不贻染丝之悲,盖亦庶几。其友生之 间,有如魏文所云,此子为不朽者。盖棺定论,一并入录,以听后人裁其当否耳。若夫论书之作,创自后汉崔、蔡之词,虽简略,而形容体势,兼涵并包。南北朝尤 重此艺,工文者史入文苑,以工书托体小学,乃入儒林。下迨唐初,状笔势说结字之文益多,唯孙虔礼大畅旨趣,略不留余。原彼心悟,可以仰匹《文赋》,薙其拙 冗,则光曜尤有推暨。仆姿劣力孱,独耽斯业,五十年来,终始不厌,前后常谈,或亦有当古人者,故并纪录其词焉。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