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伤官食神格
楠曰:伤官食神,一阴一阳之谓。伤官阴见阴,阳见阳之谓。食神皆盗我血气之物也。子平书论伤官食神之现,书虽甚多,但所言皆不亲切。何以为之伤官也?盖人之身,以官星为官我之官,如府县官之类也。出入动作,皆要循守规矩,不敢妄为。今则伤官者,则是伤杀其官,不服官管,如弑杀上官之类,则为强贼化外之民。如此格者,就要不见官星,就如打伤府县官者,又再去见府县官,则官肯放汝乎?今书止云:“伤官见官,为祸百端,”而不直言其理。
又曰:伤官伤尽最为奇,尤恐伤多反不宜。此虽正理,犹《志通玄》云:“上官之格,四柱并不见,官星本然入格,但太纯而无病。”事见下文病药说。虽然日干有气,若四柱重重伤官,盗尽我身之气,如人屡屡服大黄朴硝诸般通药,则身由此而泄,伤其元气,则将何药以救之。如此之弱,则用附子之温药,方能救其性命。若八字重叠伤官食神,日主原又衰弱,急须行印运以破其伤官,行财运以资其日主,此是有病之命,得药救之,亦多富贵。又如日主生旺,比肩太多,财神衰弱,盖伤官以财为用神也,则又喜见官星,以制其比劫,存起财星也。何又喜见官,前后进退之言也。缘我本身兄弟太多,官星但来制我兄弟,存起我财星,此官星为我之福,不来祸我也。故书云:“木火见官官要旺,金水伤官喜见官。”前人虚立此言,反滋人惑,不彻底讲明进退之说,岂不泥耶。何也?盖木火伤官格,假如甲乙木生正月,见火为假伤官,其火乃虚火,其焰未炽,且木气朴坚,虽见火而木之真性不焚。再若木旺,则喜庚金旺相之官星,以克制其木也。则则金木有成名之用,则木火见官官要旺,其理然也。若甲乙木生临巳午月,炎气盗甲乙木之气,则谓之真伤官也。原又泄木精英太多,再加庚辛官杀,制其日主,此则木火伤官,亦畏见官也。若日主旺,伤官多,见官杀反为我之权杀,亦多富贵。金水伤官喜见官何也?若庚辛日主,生于子月,或亥丑月,重重水气,泄弱庚辛几女制气,则谓金寒水冷,则喜丙丁火官星,以暖其金气也。若水气不多,金气不旺,亦畏官星也。又:”土金官去反成官,”宜去官星也,其说近理。“惟有水木伤官格,财官两见始为欢,”此则见财宜也,见官则不宜也。下此官字,反致感人。
染伤官之格,有真伤官,有假伤官。如真伤官者,甲乙日干生于巳午未月,真火为伤官用事,盖甲乙木被火焚其精英,若火多而木性失,则喜北方水运,扶起其木气,如止一二点火,亦畏印以破之,故曰破了伤官损寿元。如甲乙木声正二月,见火为假伤官,其火气尚未炽烈,则用此虚火为用神,正谓木能生火木荣昌,木火通明佐庙廊。又曰假伤官行伤官运发,若行南方火运,动其虚火,且木气坚朴,又得火以泄其精英,多主富贵。若行北方运,破其虚火,正谓假伤官行印运必死,正伤官行伤官运必灭。日甲乙木见巳午未月,伤官泄气太重,再行寅午戌火运,泄木精英太甚,安得不死乎?书云:“木作飞灰,男儿寿夭。”
然伤官格人多傲气者何也?子平之言,未言其理。盖人用官,为管我之官。我则不畏其官而伤之,是肯放我为非,岂不是好傲好僭者乎。又多聪明者何也?盖日主之气破,泄其精英,是其英华发于外也,故多聪明。若日干旺,精英喜泄,则为卿为相。若日干若,泄气太多者,多为迂谬寒儒。盖其所泄精英,亦不为好精英也。若男以官星为子,见伤官以破之,所主克子,其理易晓。若见财暗生于星,则又有子也,食神格亦多类此。若见二三点,则混为伤官看,若单见一点食神,为食神升财格,亦要日干旺,食神生其财星,最忌偏印为枭神夺食。若食神多则不畏也,一则与真伤官同,不畏印运也。若止一点,再如食神气弱,又柱中有官杀,原赖此食制杀,今被此枭印破去食神,不能来制杀,则反来克身,多主寿夭贫寒。伤官格多畏入墓运,故言其祸甚烈,亦不推明立说之意。盖伤官格,乃伤杀官长之人将如此等人,提入牢狱,必多苦楚,此说亦不甚近理也。但原真伤官太多,泄气太过者,行伤官墓地,又添一点伤官,愈泄精神多死,亦非入墓之害也。又或假伤官气轻,日干旺,喜伤官泄其精神,崽行伤官墓地,又添一点以泄其精英,入墓运返多富贵,亦不可以入墓为说也,但当以伤官轻中真假论之,其理甚是。
补曰:伤官者,我生彼之谓也。阳见阴,如甲生午月,戊生酉月之类;阴见阳,如乙生巳月,己生申月之类。亦名盗气,喜身旺,喜印绶,喜财星,喜伤官,忌身弱,忌无财,忌官星,岁运同。如甲生午月,干头又见丁火重重,柱中有官星显露,岁运又见,是谓身弱逢官,伤之不尽,其祸不可胜言。故曰:“伤官见官,为祸百端”,有财有印乃解。若伤官伤尽,四柱不留一点官星,又行身旺及印运,却为贵也。故《定真篇》云:“伤官若见印绶,贵不可言。”如四柱虽伤尽官星,身虽旺,若人无一点财气,只为贫薄之命。故《元理赋》云:“伤官无财可恃,虽巧必贫,须见财为妙,”是财能生
官也。伤官七杀,甚于伤身七杀,其验如神。年带伤官,父母不全;月带伤官,兄弟不完;时带伤官,子息凶顽;日带伤官,妻妾不免。伤官原有官星,运行去官主发福,伤官用印不忌官杀,去财方发。伤官用财,见比有祸,行伤官运方发。若四柱伤官无财,又遇比劫,乃行奸弄巧,克妻伤子之命。元犯伤官多,不宜复行伤官,须要见官则发,故曰:伤官无官,再见蹇滞。运入官乡,局中反贵。若伤官轻,只一位者,宜行伤官运,宜轻重较量,不可执一而论。
又曰:伤官之格,主人才高气傲,常以为天下人不如己,多词侮人,众人多哦,而贵人亦惮之。故《古歌》云:“伤官其志傲王侯,好胜场中强出头。”
又曰:伤官固不喜官星相见,若金人水伤官,水人木伤官,木人火伤官,不大忌见官星。故《古歌》云:“火土伤官宜伤尽,金水伤官喜见官。木火伤官官要旺,土金官去反成官。惟有木水伤官格,财官两见反为欢。”
又曰:男重伤官固克嗣,然伤官有财亦多儿。亦曰伤官有财,死宫有子,伤官无财,子宫有死。女犯伤官固刑夫,然财印俱旺亦荣夫。故曰:女命伤官,格中大忌,财旺印生,夫荣子贵。
《金不换》云:伤官四柱见官,到老无儿。
官也。伤官七杀,甚于伤身七杀,其验如神。年带伤官,父母不全;月带伤官,兄弟不完;时带伤官,子息凶顽;日带伤官,妻妾不免。伤官原有官星,运行去官主发福,伤官用印不忌官杀,去财方发。伤官用财,见比有祸,行伤官运方发。若四柱伤官无财,又遇比劫,乃行奸弄巧,克妻伤子之命。元犯伤官多,不宜复行伤官,须要见官则发,故曰:伤官无官,再见蹇滞。运入官乡,局中反贵。若伤官轻,只一位者,宜行伤官运,宜轻重较量,不可执一而论。
又曰:伤官之格,主人才高气傲,常以为天下人不如己,多词侮人,众人多哦,而贵人亦惮之。故《古歌》云:“伤官其志傲王侯,好胜场中强出头。”
又曰:伤官固不喜官星相见,若金人水伤官,水人木伤官,木人火伤官,不大忌见官星。故《古歌》云:“火土伤官宜伤尽,金水伤官喜见官。木火伤官官要旺,土金官去反成官。惟有木水伤官格,财官两见反为欢。”
又曰:男重伤官固克嗣,然伤官有财亦多儿。亦曰伤官有财,死宫有子,伤官无财,子宫有死。女犯伤官固刑夫,然财印俱旺亦荣夫。故曰:女命伤官,格中大忌,财旺印生,夫荣子贵。
《金不换》云:伤官四柱见官,到老无儿。
又曰:伤官伤尽,忽见官星亦凶,伤官见官,妙入财印乃解。
《纂要》云:凡伤官行旺相吉,死墓皆凶。阳顺阴逆,以用神而推。且如用属甲,甲长生亥地,沐浴子,冠带丑,临官寅,帝旺卯,衰辰,病巳,死午,墓未,绝申,胎酉,养戌也是也。
补曰:凡伤官格,行旺相吉者,是言四柱伤官轻,而运行旺相临官帝旺之地,则吉而福荣。死墓皆凶者,是言四柱伤官既重,而行墓死运,皆凶而祸败。如甲生午月,乙生巳月,柱中有寅午戌字,又行戌运,寅午戌三合伤官,谓之入墓,必祸是也。阳顺阴逆,以用神而推者,是言阳伤官为用神,运顺行,其祸死者多矣。阴伤官为用神,运逆行其祸小,未必死也。故《醉醒子气象篇》云:“入库伤官,阴生阳死。”夫伤官轻而行旺相固吉,如年上伤官,柱中重重三合太旺,又无财,虽再行旺相之地,泄气愈甚反凶。故古歌云:“年上伤官最可嫌,犹恐伤多反不宜。此格百中千变化,消息须要用心机。”又古歌云:“戊己生时气不全,月时两处是伤官。必当头面有亏损,脓血之苍苦少年。”观三歌柱内,伤官既重,不可行旺相也明矣。《纂要》是言轻者,当行旺相也。当轻重较量,不可执一。夫柱内伤官重,而行墓死固皆凶,然正气伤官,虽柱中轻,亦不可入墓死之运。故古赋云:“伤官食神并身旺,遇库行灾有祸殃。虽然当有阴阳辨,如前所言甚精详。”又格解以下两格,与此何合解,亦非尽伤官,以月令生我者言,正倒禄,非以日主暗冲者言,内有二字泛指四柱非指伤官也。《食神格补》曰:“食神者,我生彼之谓也。”阳见阳干,阴见阴干,如甲日见丙,乙日见丁之例。丙禄在巳,甲人食丙,又见巳字,丁禄在午,乙人食丁,又见午字,是谓天厨食神。而食神有气,要日干自旺,则贵而有禄,富而有寿,故曰食神有气胜才官。先要强他旺本干,最忌枭神夺食,比肩分食。又不喜见官星,并刑冲,喜才星相生,独一位见之,则为贵神。盖重逢见之,则为伤官,反为不美,令人少子,有克难存。若食神纯粹,主人财厚食丰,度量宽宏,肌体肥大,优游自足,有子息,有寿考。又忌行食神死绝运,并偏印枭神运,主生灾咎不利,惟偏财能制救。故《洪范》云:“偏财能益寿延年”,以其能制枭也。又曰:“食神明朗寿元长,继母逢之不可当。若无宠妾来救助,恰如秋草遇秋霜。”古歌云:“食神生旺喜生财,日主刚强福禄来。身弱食多反为害,或逢枭神主凶灾。”又曰:“食神生旺无刑克,全逢此格胜财官。更得运行生旺地,少年折桂拜金銮。”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