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下篇·闲神
一二闲神用去么,不用何妨莫动它;半局闲神任闲着,要紧之场作自豪。
【原注】喜神不必多也,一喜而十备矣;忌神不必多也。一忌而十害矣。自喜忌之外,不足以为喜,不足以为忌,皆闲神也。
如以天干为用;成气成合,而地支之神,虚脱无气,冲合自适,升降无情;如以地支为用,成助成合,而天干之神,游散浮泛,不碍日主,主陽辅陽,而陽气停泊,不冲不动,不合不助;日月有情,年时不顾,日主无害,日主无气情;日时得所,年月不顾,日主无害,日主无冲无合,虽有闲神,只不去动他,但要紧之地,自结营寨。至于运道,只行自家边界,亦足为奇。
【任氏曰】:
有用神必有喜神,喜神者,辅格助用之神也,然有喜神,亦必有忌神忌神者,破格损用之神也。自用神、喜神、忌神之外,皆闲神也。惟闲神居多,故有一二半局之称,闲神不伤体用,不碍喜神,可不必动它也。任其闲着,至岁支遇破格损用之时,而喜神不能辅格护用之际,谓要紧之场,得闲神制化岁运之凶神忌物,匡扶格局喜用;或得闲神合岁支之神,化为喜用而辅格助用,为我一家人也。此章本文,所重者在末句“要紧之场,作自家”也,原注未免有误。至云虽有闲神,只不去动它,要紧之场,自结营寨,至于运道,只行自家边界,诚如是论,不但不作自家,反作贼鬼提防矣。此非一定之理也。如用木,木有余,以火为喜神,以金为忌神,以水为仇神,以土为闲神;木不足,以水为喜神,以土为忌神,以金为仇神,以火为闲神,是以用神必得喜谉之佐,闲神之助,则用神有势,不怀忌神矣,木论如此,余者可知。
庚寅 戊子 甲寅 丙寅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甲木生于子月,两陽进气,旺印生身,支坐三寅,松柏之体,旺而且坚,一点庚金临绝,不能克木,反为忌神,寒木向陽,时干丙火清透,敌其寒凝,泄其菁英,而为用喜神冬火本虚,以寅木为喜神,月干戊土能制水,又能生金,故为闲神,以水为仇神,喜其丙火清纯。至卯运泄水生火,早登科甲;壬辰癸巳,得闲神制合,官途平坦;甲午乙未,火旺之地,仁至尚书。
甲子 丁卯 甲寅 庚午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木生于促春,支逢禄刃,干透比肩,旺之极矣,时上庚金,无根为忌,月干丁火为用,通辉之气。所以早登之路,仁至观察;惜无土之闲神,运至壬申,金水并伤体用,故不能免祸耳。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瓷意留。
【原注】本欲奋发有为者也,而日主有合,不顾用神,用神有合,不顾日主,不欲贵而遇贵,不欲禄而遇禄,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禄钗这留不去也。
【任氏曰】:
此乃贪合不化之意也,既合宜化之,化之喜者,名利自如;化之忌者,灾咎必至。合而不化,谓绊住留连,贪彼忌此,而无大志有为也。日主有合,不顾用神之辅我。而忌其大志也;用神有合,不顾日主之有为,不佐其成功也,又有合神真,本可化者,反助其从合之神而不化也;又有日主休囚,本可从者,反逢合神之助而不从也。此皆有情而反无情,如禄钗之恣意留也。
乙未 庚辰 戊辰 丙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戊土生于季春,乙木官星透露,盘根在未,余气在辰,本可为用。嫌其合庚,谓贪合忌克,不顾日主之喜我,合而不化。庚金亦可作用,又有丙火当头,至二十一岁,因小试不利,即弃诗书,不事生产,以酒为事;且曰:高车大纛不为荣,连陌度阡,吾不为富,惟此怡悦性情,适吾口体,以终吾身,足矣!
丁丑 癸卯 丙戌 辛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火生于仲春,印正官清,日元生旺,足以用官。所嫌丙辛一合,不顾用神之辅我,辛金柔软,丙火逢之而怯,柔能制刚,恋恋不舍,忌有为之志;丙嫌卯戌合而化劫,所以幼年过目成诵,后因恋洒色,废学亡资,竟为酒色丧身,一事无成。
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原注】日主乘用神而驰骤,无私意牵制也;用神随日主而驰骤,无私情羁绊也。足以成其大志,是无情而有情也。
【任氏曰】:
此乃逢冲得用意也,冲则动也,动则驰也。局中除用神喜神之外,而日主与他神有所贪恋者,得用神喜神冲而去之,则日主无私意牵制,乘喜神之势而驰骤矣。局中用神喜神与他神有所贪恋者,日主能冲克他审而去之,则喜神无私之羁绊,随日主而驰骤矣。此无情而反有情,以丈夫之志,不恋私情而大志有为也。
丁卯 辛亥 丙寅 丙申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此造杀虽秉令,而印绶亦旺,兼之比劫并透,身旺足以用杀。用杀不宜合杀,合则不显,加以辛金贴身,而日主之情,必贪恋羁绊。喜其丁火劫去辛金,使日主无贪恋之私,申金冲动寅木,使日主无牵制之意。更妙申金滋杀,日主依喜用而驰骤矣。至戊申运,登科发甲,大志有为也。
辛巳 丙申 壬寅 庚戌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壬水生于申月,虽秋水通源,而财杀并旺,以申金为用。第天干丙辛、地支申巳皆合,合之能化,亦可帮身,合之不化,反为羁绊,不顾日主,喜我为用也,且金当令,火通根,只有贪恋之私,而无化合之意。妙在日主自克丙火,使丙火无暇合辛,寅去冲动申金,使其克木、则丙火之根反拔,而日主之壬,固无牵制之私,用神随日主而驰骤矣,至癸巳运,连登甲第,仕至观察,而成其大志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