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解儿难·痉因质疑
痉病之因,《素问》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此湿字,大有可疑,盖风字误传为湿字也。余少读方中行先生《痉书》,一生治病,留心痉证,觉六气皆能致痉。风为百病之长,六气莫不由风而伤人,所有痉病现证,皆风木刚强屈拗 之象。湿性下行而柔,木性上行而刚;单一湿字,似难包得诸痉。
且湿字与项强字即不对,中行《痉书》一十八条,除引《素问》《千金》二条,余十六条内,脉二条,证十四条,俱无湿字证据。如脉二条∶一曰:痉夫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二曰∶《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皆风木之象,湿之反面也。余十四条:风痉致痉居其十,风家禁下一条,疮家禁汗一条,新产亡血二条,皆无所谓湿也者。即《千金》一条,曰:太阳中风,重感于寒,湿则变痉也。上下文义不续,亦不可以为据。中行注云:痉,自《素问》以来,其见于《伤寒论》者,乃叔和所述《金匮》之略也;《千金》虽有此言,未见其精悉。可见中行亦疑之。且《千金》一书,杂乱无章,多有后人羼杂,难以为据。《灵枢》《素问》二书,非神圣不能道,然多述于战国汉人之笔,可信者十之八、九,其不可信者一、二;如其中多有后世官名地名,岂轩岐逆料后世之语,而先言之哉?且代远年湮,不无脱简错误之处。瑭学术浅陋,不敢信此湿字,亦不敢直断其非,阙疑以俟来者。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