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卷中·脾疟
凡疟病由于暑月多吃冰水冷物,伤其脾胃,久而生痰,古今议论皆差,或指暑邪,或分六经,或云邪崇,皆谬说也。但只有脾胃之分,胃疟易治,脾疟难调。或初起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乃阳明证也。清脾饮、截疟丹皆可。若二三日一发,或午后发,绵延不止者,乃脾疟也。此证若作寻常治之,误人不少。正法当服全真、草神、四神等丹,若困重日久,肌肤渐瘦,饮食减少,此为最重,可灸左命关百壮,自愈。穷人艰于服药,只灸命关亦可愈。凡久疟止灸命关,下火便愈,实秘法也。(脾疟原属正虚,治得其法,应手即愈,而世人竟尚柴胡,攻多补少,不知元气既虚,又拔其本,以致耽延时日,变端百出,先生灸法,实可宗主。)
【治验】
一人病疟月余,发热未退,一医与白虎汤,热愈甚。余曰∶公病脾气大虚,而服寒凉,恐伤脾胃。病患云∶不服凉药,热何时得退。余曰∶《内经》云疟之始发,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热也,冰水不能遏。当是时,良工不能措其手,且扶元气,待其自衰。公元气大虚,服凉剂退火,吾恐热未去,而元气脱矣。因为之灸命关,才五七壮,胁中有气下降,三十壮全愈。(久疟而用白虎,真所谓盲人说瞎话也。缪仲醇一代名医,论多出此,窃所未解。予观《广笔记》,疑其所学,全无巴鼻,至于《本草经疏》,设立许多禁忌,令后人疑信相半,不敢轻用,为患匪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