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第四十三 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
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
华佗禁方。
令病患自用手两指,擘所患眼。垂空咒之曰,疋疋,屋舍狭窄,不容宿客,即出也。
伤寒方末,亦有眼方,姚方。目中冷泪出?,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三分,蕤仁二分,干姜四分,以乳汁一升,渍一宿,微火煎取三合,去滓。取米大,敷?。
睛为所伤损破方。
牛旋,日二点,避风,黑睛破,亦瘥。
附方范注方,主目中泪出,不得开,即刺痛方。
以盐如大豆许,纳目中,习习去盐,以冷水数洗目,瘥。
《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脸?,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煎淋洗。大能明眼目,去涩痒。
《简要济众》,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
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蜡茶,调下无时。
《圣惠方》,治眼痒急,赤涩,用犬胆汁注目中。
又方,治风赤眼。
以地龙十条,炙干为末,夜卧以冷茶调下,二钱匕。
又方,治伤寒热,毒瓦斯攻眼,生白翳。
用乌贼,鱼骨二两,不用大皮,杵末,入龙脑少许,更研令细,日三四度,取少许点之。
又方,治久患内障眼。
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屡效。
治目方,用黄连多矣。而羊肝丸尤奇异。
取黄连末一大两,白羊子肝一具,去膜。同于砂盆内研,令极细,众手捻为丸。如梧桐子,每食以暖浆水吞二七枚,连作五剂,瘥。但是诸眼目疾,及障翳,青盲,皆主之。禁食猪肉及冷水。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因后数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悉?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讫而没,崔根据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传此方于世。
又方,今翳家洗眼汤。
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
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
又方,治雀目不计时月。
用苍术二两,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好羊子肝一个,用竹刀子批破,糁药在内。
麻绳缠定,以粟米泔一大盏,煮熟为度,患人先熏眼,药气绝即吃之,《简要济众》,治小儿雀目。
《梅师方》,治目暗,黄昏不见物者。
以青羊肝切,淡醋食之,煮亦佳。
又方,治眼睛无故突一二寸者。
以新汲水灌渍睛中,数易水,睛自入。
崔元亮《海上方》,着此三名,一名西国草,一名毕楞伽,一名覆盆子,治眼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取西国草,日曝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饮男乳汁中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少年,禁酒油面。
《千金方》,点小儿,黑花眼翳涩痛。
用贝齿一两,烧作灰,研如面,入少龙脑,点之,妙。
又方,常服明目洞视。
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末,酒服,每日一升。
又方,古方明目黑发,槐子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黑,百日内通神。孙真人食忌,主眼有翳。取芒硝一大两,置铜器中,急火上炼之。放冷后,以生绢细罗,点眼角中,每夜欲卧时,一度点,妙。
《经验方》,退翳明目白龙散。
马牙硝光净者,用浓纸裹,令按实。安在怀内着肉处,养一百二十日,取出。研如粉,入少龙脑,同研细,不计年岁深远。眼内生翳膜,渐渐昏暗。远视不明,但瞳仁不破散,并医得,每点用药末两米许,点目中。
又方,治内外障眼。
苍术四两,米泔浸七日,逐日换水后,刮去黑皮,细切,入青盐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不用,木贼二两。
以童子小便浸一宿,水淘,焙干,同捣为末,每日不计时候。但饮食菜蔬,纳调下一钱匕,服甚验。
《经验后方》,治虚劳眼暗。
采三月蔓荆花,阴干为末。以井花水,每空心调下二钱匕,久服长生,可读夜书。
《外台秘要》,主目翳及?肉。
用矾石最白者,纳一黍米大于翳上及?肉上,即冷泪出,绵拭之。令恶汁尽,其疾日日减翳自消薄,便瘥。矾石须真白好者,方可使用。
又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
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
又疗盲。
猪胆一枚,微火上煎之。可丸如黍米大,纳眼中,食顷,良。
又方,治翳如重者。
取猪胆白皮曝干,合作小绳子如?钗股大小,烧作灰,待冷。便以灰点翳上,不过三五度,即瘥。
又方,轻身,益气,明目。
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令汁尽,晒干。如此三度,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斗门方》,治火眼。
用艾烧令烟起,以碗盖之,候烟上碗成煤,取下,用温水调化,洗火眼,即瘥。更入黄连,甚妙。
《广利方》,治眼筑损?肉出。
生杏仁七枚,去皮,细嚼,吐于掌中,及热。以绵裹筋头,将点?肉上,不过四五度,瘥。
《药性论》云。
空心用盐揩齿,少时吐水中,洗眼,夜见小字,良。
顾含养嫂失明。
含尝药视膳,不冠不食,嫂目疾。须用蚺蛇胆,含计尽求不得。有一童子,以一合授含,含开乃蚺蛇胆也。
童子出门,化为青鸟而去,嫂目遂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