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肘后备急方》·八卷
葛洪,江苏人,约生活于公元3-4世纪,享年81岁。其父、祖父都是大官僚,其本人也因参加过镇压农民起义而被赐爵关内侯。晚年隐居于广东罗浮山,欲炼丹以祈遐寿,优游闲养,著述不辍,直至去世。晋葛洪撰。洪字稚川,句容人。元帝为丞相时,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迁散骑常侍。自乞出为句漏令。后终於罗浮山,年八十一。事迹具《晋书·本传》。是书初名《肘后卒救方》,梁陶弘景补其阙漏,得一百一首,为《肘后百一方》。,金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诸方附於肘后随证之下,为《附广肘后方》。元世祖至元间,有乌某者,得其本於平乡郭氏,始刻而传之。段成己为之序,称葛、陶二君共成此编,而不及杨用道。此本为明嘉靖中襄阳知府吕容所刊,始并列葛、陶、杨三序於卷首。书中凡杨氏所增,皆别题附方二字,列之於后。而葛、陶二家之方则不加分析,无可辨别。案《隋书·经籍志》,葛洪《肘后方》六卷,梁二卷。陶宏景补阙《肘后百一方》儒之门户分於宋,医之门户分於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法。病情万变,难守一宗。故今所叙录,兼众说焉。明制,定医院十三科,颇为繁碎。而诸家所著,往往以一书兼数科,分隶为难。今通以时代为次。《汉志》医经、经方二家后有房中、神仙二家,后人误读为一,故服饵导引,歧涂颇杂,今悉删除。《周礼》有兽医,《隋志》载《治马经》等九家,杂列医书间,,今从其例,附录此门九卷,亡。《宋史·艺文志》止有葛书而无陶书。是陶书在隋已亡,不应元时复出。又陶书原目九卷,而此本合杨用道所附只有八卷,篇帙多寡,亦不相合。疑此书本无百一方在内,特后人取宏景原序冠之耳。书凡分五十一类,有方无论,不用难得之药,简要易明。虽颇经后来增损,而大旨精切,犹未尽失其本意焉。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