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方·鸟兽第五
人乳汁,味甘平无毒,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马乳汁,味辛温无毒,止渴。
牛乳汁,味甘微寒无毒,补虚羸,止渴,入生姜、葱白,止小儿吐乳,补劳。
羊乳汁,味甘微温无毒,补寒冷虚乏少血色,令人热中。
驴乳,味酸寒无毒,主大热黄胆,止渴。
猪乳,味平无毒,主小儿惊痫。
马牛羊酪,味甘酸微寒无毒,补肺脏,利大肠。黄帝云∶食甜酪竟,即食大酢者,变作血瘕及尿血。华佗云∶马牛羊酪,蚰蜒入耳者,灌之即出。
沙牛及白羊酥,味甘微寒无毒,除胸中客气,利大小肠,治口疮。
牛酥,味甘平无毒,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
醍醐,味甘平无毒,补虚,去诸风痹,百炼乃佳,甚去月蚀疮,添髓补中填骨,久服增年。
熊肉,味甘微寒无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缓。若腹中有积聚,寒热羸瘦者,食熊肉,病永不除。其脂治与肉同,又去头疡、白秃、面 ,食饮呕吐。熊、猪二脂,不可作灯,其烟气入人目失明,不能远视。
羊角,味酸苦温微寒无毒,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泄心畏惊悸,除百节中结气,及风伤蛊毒吐血,妇人产后余痛。烧之,杀鬼魅,辟虎野狼。久服安心益气轻身。勿令中湿有毒。
青羊胆汁,冷无毒,主诸疮,治青盲,明目。肺,治嗽止渴。肝,补肝明目。心,主忧恚,膈中逆气。肾,补肾气虚弱,益精髓。肉,味苦甘大热无毒,主暖中止痛,补中益气力。
生脂,止下利脱肛,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肚,治胃反,主虚羸,小便数,止虚汗。
凡一切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悬筋,食之令人癫。白羊黑头,食其脑作肠痈。羊肚共饭饮常食,久之成反胃,作噎病。羊脑、猪脑,男子食之损精气少子。青羊肝和小豆食之,令人目少明。一切生羊肝共椒食之,破人五脏,小儿弥忌。凡六畜五脏,着草自动摇,及得盐,酢不变色,堕地不汗,又与犬,犬不食者,皆有毒,杀人。六月勿食羊肉,伤人神气。
沙牛髓,味甘温无毒,安五脏,平胃气,通十二经脉,理三焦约,温骨髓,补中,续绝伤,益气力,止泄利,去消渴,皆以清酒和,暖服之。肝,明目。胆,可丸百药。肉,主消渴,止唾涎出,安中益气力,养脾胃气。不可常食,发宿病。自死者,不可食。
黑牯牛尿,味苦辛微温平无毒,主水肿,腹脚俱满者,利小便。独肝、牛肉食之杀人。
牛肉共猪肉食之,必作寸白虫。一切牛、马乳汁及酪共生鱼食,成鱼瘕。
马心、主喜忘,肺主寒热茎痿。肉,味辛苦平冷无毒,主伤中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
黄帝云∶白马自死,食其肉害人。白马玄头,食其脑令人癫,白马鞍下乌色彻肉里者,食之伤人五脏。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白马青蹄肉不可食。一切马汗气及毛不可入食中害人。
诸食马肉心烦闷者,饮以美酒则解,白酒则剧。五月勿食马肉,伤人神气。
野马阴茎,味酸咸温无毒,主男子阴痿缩少精。肉,辛平无毒,主人马痫,筋脉不能自收,周痹肌不仁。病死者,不任用。
驴肉,味酸平无毒,主风狂,愁忧不乐,能安心气。病死者,不任用。
狗阴茎,味酸平无毒,主伤中,丈夫阴痿不起。脑,主头风痹,下部 疮,疮中息肉,肉味酸咸温无毒,宜肾,安五脏,补绝伤劳损。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犬春月多狂,若鼻
豚卵,味甘温无毒,除阴茎中疼,惊痫,鬼气蛊毒,除寒热奔豚,五癃邪气挛缩。一名豚颠,阴干勿令败。豚肉,味辛平有小毒,不可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母猪蹄煮汁服之下乳汁,甚解石药毒。脑,主风眩。心,主惊邪忧恚,虚悸气逆,妇人产后中风,聚血气惊恐。肾,除冷利,理肾气,通膀胱。肝,主明目。肺,主冻疮痛痒。肚,补中益气,止渴断暴利虚弱。肠,主消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肉间脂肪,主煎诸膏药,破冷结,散宿血,解斑蝥、芫青毒。猪洞肠,主洞肠挺出血多者, 猪肉,主狂病多日不愈。凡猪肉,有小毒,补肾气虚弱,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弱筋骨,闭血脉,虚人肌肉,有金疮者,食之疮尤甚。猪血,主卒下血不止。美酒清者和炒服之,又主中风绝伤,头中风眩,及诸淋露奔豚暴气。黄帝云∶凡猪肝肺共鱼 食之作痈疽。猪肝共鲤鱼肠、鱼子食之,伤人神,豚脑,损男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八月勿食猪肺及饴,和食之至冬发疽。十月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鹿头肉,平,主消渴,多梦妄见,生血治痈肿。茎筋,主劳损。蹄肉、平、主脚膝骨中疼痛,不能践地。骨,主内虚,续绝伤,补骨,可作酒。髓,味甘温,主丈夫、妇人伤中脉绝,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肾、主补肾气。肉,味苦温无毒,补中强五脏,益气力。肉生者,主中风口僻不正,细细锉碎,以敷僻上。华佗云∶和生椒捣敷之,使一人专看,正则急去之,不尔复牵向不僻处。角,主轻身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黄帝云∶鹿胆白者,食其肉害人。白鹿肉不可和蒲白作羹食,发恶疮。
獐骨,微温无毒,主虚损泄精。肉,味甘温无毒,补益五脏。髓,益气力,悦泽人面。
獐无胆,所以怯弱多惊恐。
麋脂,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死肌寒热,风寒湿痹四肢拘挛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柔皮之作痼疾。
虎肉,味酸无毒,主恶心欲呕,益气力,止多唾,不可热食,坏人齿。虎头骨,治风邪,眼睛,主惊痫也。
豹肉,味酸温无毒,宜肾,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久食利人。
狸肉,温无毒,补中轻身益气,亦治诸注。黄帝云∶正月勿食虎、豹、狸肉,伤人神损寿。
兔肝,主目暗。肉,味辛平涩无毒,补中益气止渴。兔无脾,所以能走。盖以属二月建卯木位也,木克土,故无脾焉。马无脾,故亦能走也。黄帝云∶兔肉和獭肝食之三日必成遁尸。共白鸡肝,心食之,令人面失色,一年成瘅黄。共姜食,变成霍乱。共白鸡肉食之,令人血气不行。
生鼠,微温无毒,主 折,续筋补骨,捣敷之,三日一易。
獭肝,味甘有小毒,主鬼疰蛊毒,却鱼鲠,止久嗽,皆烧作灰酒和服之。獭肉,味甘温无毒,主时病疫气,牛马时行病。皆煮取汁,停冷服之,六畜灌之。
狐阴茎,味甘平有小毒,主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 卵肿。肉并五脏及肠肚,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五脏痼冷,小儿惊痫,大人狂病见鬼。黄帝云∶麝肉共鹄肉食之作瘕,野猪青蹄不可食,及兽赤足者不可食。野兽自死北首伏地不可食。家兽自死共 汁食之成疽疮。一切禽兽自死无伤处不可食。
丹雄鸡肉,味甘微温无毒,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带,补虚温中。黄雌鸡肉,味酸咸平无毒,主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补益五脏绝伤,五劳,益气力。鸡子黄,除热火灼烂疮。
卵白汁,主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妇人产难,胞衣不出,生吞之。白雄鸡肉,味酸微寒无毒,下气去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乌雄鸡肉,味甘温无毒,补中,止心痛。
黑雌鸡肉,味甘平无毒,除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黄帝云∶有六趾四距玄鸡白头及野鸟死不伸足爪,此种食之害人。鸡子白共蒜食之,令人短气。鸡子共鳖肉蒸食之害人。鸡肉、獭肉共食,作遁尸。注药所不能治。食鸡子啖生葱变成短气,鸡肉、犬肝肾共食害人。生葱共鸡犬肉食,令人谷道终身流血。乌鸡肉合鲤鱼肉食,生痈疽。鸡、兔、犬肉和食必泄利。
野鸡肉共家鸡子食之成遁尸,尸鬼缠身,四肢百节疼痛。
雉肉,味酸微寒无毒,补中益气,止泄利,久食令人瘦。嘴,主蚁 。
白鹅脂,主耳卒聋,消以灌耳。毛,主射工水毒。肉,味辛平,利五脏。
肪,味甘平无毒,主风虚寒热。肉,补虚乏,除客热,利脏腑及水道。
鸳鸯肉,味苦微温无毒,主 疮。清酒浸之,炙令热以敷上,亦炙服之。又治梦思慕者雁肪,味甘平无毒,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
石蜜,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惊痫痉,安五脏,治诸不足,益气补中,止腹痛,解诸
蜜蜡,味甘微温无毒,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除金疮,益气力,不饥。白蜡,止久泄瘥后重见血者,补绝伤,利小儿。
鱼,味甘无毒,主百病。
鳗鲡鱼,味甘大温有毒,主五痔 ,杀诸虫。
鳝鱼肉,味甘大温,黑者无毒,主补中养血,治沈唇,
鱼(徒河反),平无毒,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乌贼鱼骨,味咸微温无毒,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 瘕无子,惊气入腹,腹痛环脐,丈夫阴中痛而肿,令人有子。肉,味酸平无毒,益气强志。
鲤鱼肉,味甘平无毒,主咳逆上气,疸黄止渴。黄帝云∶食桂竟食鲤鱼肉,害人。腹中宿瘕病者,食鲤鱼肉害人。
鲫鱼,味甘平无毒,主一切疮,烧作灰和酱汁敷之,日二。又去肠痈。凡鱼赤鳞者,不可食。鱼无腮不可食。
鳖肉,味甘平无毒,主伤中益气,补不足,疗香港脚。鳖腹下成王字,不可食,鳖肉和芥子酱食之损人。鳖三足食之害人。鳖肉共苋、蕨菜食之作鳖瘕。
蟹黄生者,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黄帝云∶蟹目相向足斑者,食之害人,十二月勿食蟹鳖,损人神气。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