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也(喝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此由温毒瓦斯所为。食于上者泻心汤主之,食于下者苦参汤淹洗之,食于肛外者熏之,并用雄黄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烧,向肛熏之并服汤也。
治狐惑汤方∶
黄连(四两) 熏草(四两)
上二味 咀,白酢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
赤小豆当归散
其人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得之七八日其四 黄黑,能食者脓已成也,治之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渍之,令生牙足,乃复干之,加当归三两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泻心汤
其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为邪,血散脉中,伤脉尚可,伤脏则剧,井输益肿黄汁出,经合外烂,肉腐为痈脓,此为火疽,医所伤也。夫脉数者不可灸,因火为邪,即为烦,因虚逐实血走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应在泻心。泻心汤兼治下痢不止,腹中 坚而呕吐,肠鸣者方。
半夏(半升)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