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少小婴孺方下·咳嗽第六
(方十四首)
小儿出胎二百许日,头身患小小疮,治护小瘥,复发,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温和治之,因变痫,一日二十过发,四肢缩动,背脊KT KT ,眼反,须臾气绝,良久复苏,已与常治痫汤,得快吐下,经日不间,尔后单与竹沥汁,稍进,一日一夕中合进一升许,发时小疏,明日与此竹沥汤,得吐下,发便大折,其间犹稍稍与竹沥汁。
竹沥汤方
竹沥(五合) 黄芩(三十铢) 木防己 羚羊角 白术(各六铢,一作白藓) 大黄(二两)茵芋(三铢) 麻黄 白薇 桑寄生 萆 (一方无) 甘草(各半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药减半,纳竹沥,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进一服。
紫菀汤
治小儿中冷及伤寒暴嗽,或上气咽喉鸣气逆,或鼻塞清水出方。
紫菀 杏仁 黄芩 当归 甘草 橘皮 青木香 麻黄 桂心(各六铢) 大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五味子汤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 当归(各半两) 麻黄 干姜 桂心 人参 紫菀 甘草(各一两) 款冬花 细辛(各三铢)大黄(一两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一方无款冬花、大黄,有大枣三枚。
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脓方∶
烧淡竹沥,煮二十沸,小儿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干地黄(四两) 麦冬 五味子 蜜(各半斤) 大黄 硝石(各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汁一升许出。大者服五合。
射干汤
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方。
射干 麻黄 紫菀 甘草 生姜(各一两) 半夏(五枚) 桂心(五寸) 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纳蜜五合,煎一沸,分温服二合,日三
又方 半夏(四两) 紫菀 桂心 生姜 细辛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蜜(一合) 款冬花(二?)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五岁儿服一升,二岁儿服六合,量儿大小多少加减之。
杏仁丸
治大人小儿咳逆上气方。
杏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份,以一份纳杏仁捣,令强,更纳一份捣之如膏,又纳一份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利。
又方 半夏(二斤去皮,河水洗六七度完用) 甘草(四两) 白矾(一斤研末) 丁香 缩砂 草蔻 川升麻(各四两)
上七味,以好酒一斗与半夏拌,和匀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风吹干,每服一粒,嚼破,用姜汤下,或干吃,候六十日干方得服。(疑非孙思邈方。)
八味生姜煎
治少小嗽方。
生姜(七两)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杏仁 蜜(各一斤)
上合诸药为末,微火上,煎取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有验。
四物款冬丸
治小儿嗽,昼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方。
款冬花 紫菀(各一两半) 桂心(半两) 伏龙肝(六铢)
上为末,蜜和如泥,取如枣核大 敷乳头令儿饮之,日三敷之,渐渐令儿饮之。
菖蒲丸
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方。
菖蒲 乌头 杏仁 矾石 细辛 皂荚(各六铢) 款冬花 干姜 桂心 紫菀(各十八铢)川椒(五铢) 吴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暴嗽数服便瘥。
桂枝汤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謦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方。
桂枝(半两) 甘草(二两半) 紫菀(十八铢) 麦冬(一两十八铢)
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治少小卒肩息上气,不得安,此恶风入肺方。
麻黄汤
麻黄(四两) 甘草(一两) 桂心(五寸) 五味子(半斤) 半夏 生姜(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儿服一合,大小节度服之,便愈。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