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脉·十三难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着,病即自已。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