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谋上·贤有遇时篇
经曰:贤人之生於世,无籍地,无贵宗,无奇状,无智勇;或贤或愚,乍醉乍醒,不可以事迹求,不可以人物得。其得之者,在明君之心,道合而志同,信符而言顺,如覆水於地,先流其湿;如燎火於原,先就其燥。故伊尹有莘之耕夫、夏癸之酒保,汤得之於鼎饪之间,升陑而放桀。太公朝歌之鼓刀、棘津之卖浆,周得之於垂纶之下,杀纣而立武庚。伍员被发徒跣、挟弓矢乞食於吴,阖闾向风而高其义,下阶迎之,三日与语,无复疑者。范蠡生於五户之墟,为童时,内视若盲、反听若聋,时人谓之至狂;大夫种来观而知其贤,扣门请谒,相与归於地户。管夷吾束缚於鲁,齐桓任之以相。百里奚自鬻於虞,秦穆任之以政。韩信南郑之亡卒,淮阴之怯夫,汉高归之以谋。故曰:「明君之心,如明监,如澄泉。」圆明於中,形物於外,则使贤任能,不失其时。若非心之见,非智之知,因人之视,借人之听,其犹眩耄叟以黼黻聒,聋夫以韶濩玄黄,宫徵无贯於心,欲求得人,而幸其伯,未之有也。故五帝得其道而兴,三王失其道而废。废兴之道,在人主之心、得贤之用,非在兵强、地广、人殷、国富也。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