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忘战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凡是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一定不能忘记发生战争的危险;社会处于治理有序时期,不可忘记还有发生祸乱的可能,这是古代圣贤哲人留传下来的深刻教诫。天下太平无事,但不能废弃武备;考虑到周边还有尚未归顺且与朝廷为敌的国家,一旦废弃武备,就无法在战争来临时御敌。因此,必须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加强战备,行仁德以怀服边远部族百姓,时时刻刻警惕意外事件的发生。一年四季都要坚持武备教育的制度,以此表明国家从未忘记战备。所谓不忘战备,就是教导百姓不能停止军事练习。诚如兵法所说:“国家和平安定时期,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几危,旧物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环境,统治者逐渐失去战争的警惕性,因而出现废毁武器,将战马放归牧场,罢免朝中武将,消减军队士兵人数,使国家不知道加强战备,老百姓全都不懂作战。等到安史之乱突然爆发的时候,人们毫无准备,文官无法充当将领指挥打仗,百姓不能充当士兵对敌作战,以致国家政权几乎崩溃,大好河山几乎沦丧。唉!军事作战,这样重要的事情,难道可以忘掉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