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韬·战车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战车应该怎么作战呢?”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太公答道:“步兵作战贵在掌握战场时机变化,战车作战贵在掌握地形,骑兵作战贵在熟悉别道捷径。车、步、骑都是作战部队,只是作用不一样。战车作战有十种死地,也有八种有利的情况。”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武王又问:“十种死地是哪些?”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圯下渐泽,黑土粘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环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太公答道:“能够前进不能退回的,就是战车的死地;逾越险阻、长途追逐敌人的,就是战车的竭地;前面平坦易行,后面险阻难通的,就是战车的困地;困于险阻中难以出来的,就是战车的绝地;坍毁低下浸水池沼、黏土难行的,是车战的劳地;左面险阻右面平坦易行,还要向上爬坡的,就是战车的逆地;杂草丛生,还要渡过深水的,就是战车的拂地;战车数量少,战场地势平坦,战车与步兵又配合不当的,就是战车的败地;后面有沟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高坡,就是战车的坏地;连日大雨不停,道路毁坏,无法前进后退,就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地形都是战车的死地。所以愚蠢的将领由于不了解这十种死地的危害而被俘虏,聪明的将领由于能避开这十种死地而取得胜利。”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武王又问:“八种有利的情况是哪些?”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莫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太公答道:“敌人的前后行阵尚未布定,就出动战车趁机攻破它;敌人旌旗纷乱,人马调动频繁,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方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乱无章,出动战车就能攻破它;敌人前进时犹疑不决,后退又感到恐惧,进退间,举棋不定,出动战车就能攻破它;敌人全军突然惊乱,挤成一团,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在平坦地形上与我交战,至日暮时还未结束战斗,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长途行军,至大黑才宿营,三军恐惧不安,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这八种情况都对战车作战有利。将帅知道了上述战车作战的十种死地和八种有利情况,即使敌人把我四面包围,用千乘万骑向我正面进攻,两侧突击,我也能每战心胜。”武王说:“说得真好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