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洛阳伽蓝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20世纪,研究者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北朝史学、中古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宗教建筑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空间。
史学价值
《洛阳伽蓝记》的史学价值,史学界有较多的讨论及研究。
首先,在史学理论方面,台湾学者何寄澎《试论杨衒之的历史精神》提出杨氏是在一份浓厚历史感的驱策下创作《伽蓝记》的,其撰作的真正目的乃是要传述一段信史。李晓明《〈洛阳伽蓝记〉的特点》,认为《伽蓝记》有以下几方面的史学特点和价值:因地叙事,以地系史;采取多样形式,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广泛的史料来源和多方参证、勇于存疑的治史态度相结合;丰硕的历史文学成就。王美秀《从质疑历史到争夺诠释权——以〈洛阳伽蓝记〉的历史论述为例》,,指出杨炫之身处中国民族激烈冲突的时代,在北魏长期汉化之后又遭遇所谓鲜卑化的文化逆流,其牵动的文化认同问题势难规避,此书显露的历史特质与此深有渊源。
其次,《伽蓝记》在佛教史研究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潘桂明《〈洛阳伽蓝记〉与北朝佛教》根据《伽蓝记》记载的有关佛教事迹,勾画了佛教在北魏洛阳繁盛的图景。卢宁《由〈洛阳伽蓝记〉看北魏的中原法化》从《洛阳伽蓝记》保存的有关建筑园林、教法流播、民俗风情等大量宝贵资料分析,认为北魏统治者推行的汉化与佛教法化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
再次,人们对《伽蓝记》所反映的北魏社会经济、风俗民情、音乐艺术、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多有探究。如黄公渚《〈洛阳伽蓝记〉的现实意义》,从揭露统治者的丑恶、反映都市经济面貌、记录各阶层的动态和社会风尚等方面探讨了《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
文学价值
《洛阳伽蓝记》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四库馆臣评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但由于传统的文学史研究多重南朝而轻北朝,《洛阳伽蓝记》亦因此沦为遗珠。直至20世纪80年代,《洛阳伽蓝记》的文学价值才逐渐得到学界较多关注,林文月《〈洛阳伽蓝记〉的冷笔与热笔论》认为:杨炫之以冷笔写空闾,故条理井然,以热笔写时间,故好恶分明,有别于后世修史之枯淡处,冷热交织,遂令这部奇书呈现特殊面貌,,而永垂不朽。曹虹的《〈洛阳伽蓝记〉新探》则认为,《洛阳伽蓝记》整体组织上善于经纬,融史笔与文采于一炉的局部描述是《洛阳伽蓝记》一书的不可多得之处。
韩国学者成润淑《〈洛阳伽蓝记〉的小说艺术研究》在范祥雍研究的基础上,对《洛阳伽蓝记》的小说史价值作了专题研究,认为该书已符合小说演进中的各种特质,不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艺术手法,都已成为介乎六朝残丛小语与唐代传奇之间的过渡形态,台湾林晋士《〈洛阳伽蓝记〉在文学史上之价值》对《洛阳伽蓝记》的文学史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指出《洛阳伽蓝记》不但在散文史和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即从文学史料的角度而言,《洛阳伽蓝记》记载的古籍逸文与俗谚歌谣,,也为后世的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城建价值
《洛阳伽蓝记》佛寺为中心,记述北魏京城的建筑,次序整然,体例明晰,是研究北魏洛阳城市规划、建筑和园林艺术的重要资料。劳干《北魏洛阳城图的复原》,利用《洛阳伽蓝记》和《帝王世纪》、《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晋元康地道记》等资料绘出了北魏洛阳城复原图。何炳棣《北魏洛阳城邦规划》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栽,确定了洛阳的规模和建筑,提出北魏洛阳的坊里制不只是土地利用制度,而是根据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不同社会经济性能的全盘都市设计。
孟凡人《北魏洛阳外郭城形制初探》,参照《洛阳伽蓝记》记栽,结合墓志以及部分地区的实地考察,对洛阳外郭的形状、郭门、城墙和主要建筑布局等进行了探究。张金龙《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结合《魏书》和《洛阳伽蓝记》记载,对宁术界研究歧见较大、或未曾注意又关涉洛阳里坊制度认识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探索。薛瑞泽《读〈洛阳伽蓝记〉论北魏洛阳的寺院园林》,认为北魏洛阳寺院园林的构成有两种形式,其寺院园林具有达官贵人园林的特色。
在此方面,日本学者亦用力颇多,如水野清一《洛都永宁寺解》,森鹿三《关于北魏洛阳城的规模》1、服部克彦《北魏洛阳的社会与文化》和《续北魏洛阳的社会与文化年》等,均是以《洛阳伽蓝记》作为为主要史料的翘楚之作。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