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韩一·韩公仲谓向寿
韩公仲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中封小令尹以桂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
公仲派人对向寿说:“野兽被围困也能撞翻猎人的车。您攻破了韩国,侮辱了公仲,公仲收拾了韩国的残局又重新来侍奉秦国,他自认为一定可以得到秦国的封赏。现在您使秦、楚和解,使楚王在国内把秦地杜阳封赏给小令尹。秦国、楚国联合起来,再次攻打韩国,韩国一定会灭亡了。公仲将亲自率领自己的党徒到秦国来拚命,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
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之,是自为贵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也。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
向寿说:“我把秦国、楚国联合起来,并不是想以此来对付韩国,您替我告诉公仲,说秦、韩的邦交可以缔结了。”使者回答说:“有些活希望再对您说一说。谚语说:‘尊重别人所尊重的,就受人尊重。’现在秦王亲近您,比不上亲近公孙郝;他信任您,比不上信任甘茂。如今这两个人都不能接近国事,而惟独您能同秦王决断国事,这是因为他们有过失。公孙郝同韩国亲迸,而甘茂同魏国亲近,所以秦王不信任他们。当今秦、楚争霸,而您却同楚国亲近,这与公孙郝、甘茂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您用什么表现出与他们不同呢?人们都说楚国多变,而您却一定要帮助它,这是要自求富贵。您不如和秦王谋划应付楚国的多变,善待韩国防范楚国,如此,就没有祸患了。韩国先是把国家政事交给了公孙郝,而后又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了甘茂,这样韩国才成了您的仇敌。现在您声言亲善韩国来防范楚国,这是推举外贤而不回避仇敌的举动。”向寿说:“我很想同韩国和好。”使者通答说:“甘茂答应公仲归还韩国的武遂,让宜阳的百姓返回家圈,如今您平自收回武遂,想同韩国和好很难啊。”
向寿曰:“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向子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已。”对曰:“公何不以秦为韩求颖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攻韩,此利于秦。”向子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
向寿说:“那么怎么办呢?武遂难道永远不能收回了吗?”使者回答说:“您为什么不凭借秦国的力量替韩国向楚国求取颍川?这本是韩围的寄地,您一旦求得,这就使您的命令能在楚国得以执行,并且用楚国的土地使韩国感激您的恩德。您如果不能求得,这样韩国、楚国的怨仇就不能化解,它们就会竞相投靠秦国。秦国、楚国争霸,您指责楚国,拉拢韩国,这会对秦国有和。”向寿说:“怎么办呢?”使者回答说:“这是件好事。甘茂想依靠魏国攻取齐地,公孙郝也想依靠韩国夺取齐地,现在您把夺取宜阳作为战功,拉拢楚国、韩国安抚它们,并且声讨齐国、魏国的罪过,因此公孙郝、甘茂就将失去权势。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