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楚二·四国伐楚
四国伐楚,楚令昭雎将以距秦,楚王欲击秦。昭侯不欲。桓臧为昭雎谓楚王口:“雎战胜,三国恶楚之强也,恐秦之变而听楚也,必深攻楚以劲秦。秦王怒于战不胜,必悉起而击楚,是王与秦相罢,而以利二国也。战不胜秦,秦进兵而攻,不如益昭雎之兵,令之示秦必战。秦王恶与楚相弊而令天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秦、楚之合,而燕、赵、魏不敢不听。三国可定也。”
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打秦国,楚王命令昭雎率领军队抵御秦兵。楚王想要进攻秦国,昭雎却不想这样做。桓臧替昭雎对楚王说:“如果昭雎取得了胜利,其它三国就会憎恨楚国的强大,担心秦国改变主意而听从楚国:三国必定加强对楚国的进攻以便增强泰国的信心。如果秦王被战争不胜所激怒,一定发动全部兵力进攻楚国,这样大王就要跟泰国互相疲劳作战,而使齐、韩、魏三国获得利益。如果我们不能战胜秦国,秦国就会发兵攻打我国。因此不如增强昭雎的兵力,让他做出决战的样子给秦国看。秦王本来就讨厌和楚国进行疲劳战而使天下诸侯得利,这样秦国就可能割让一点土地以结束战争。如果秦国、楚国联合,燕国、赵国、魏国就不敢不听从,三国就安定下来了。”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