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六
靖康中帙六十一。
起靖康二年三月十七日丁未,尽二十七日丁巳。
十七日丁未张邦昌令尚书省榜施行事件。
三月十七日三省枢密院同奉面旨嗣位之初宜广推恩霈今四方道路未通致赦宥未能宣布缘京城围闭日久下项事可以先次施行应在京罪人所犯无轻重不论已未发觉常赦所不原者并与释放应文臣承务郎武臣承信郎以上并内臣及致仕官并与转官在职选人循资校尉比类施行合磨勘者仍并不隔磨勘应文武升朝官并禁军都虞候以上父母妻未有官封者并与封叙已有官封者更与封叙亡殁未封赠者并与封赠已封赠者更与封赠祖父母在愿回授者听应禁军正副指挥使己上各特与儿男下班只应一名应承务郎以上服绿绯及十五年不以赃私罪并与改转服色开封国学及别试所去年秋试得解举首特与推恩馀并以今年八月锁院省试应合特奏名人并与免试内曾经六举人以上到省人与补登仕郎五举人与补京府助教四举上州文学三举下州文学两举诸路州助教锡庆院。
试中在学不系在学生免廷试推恩人诸路解到武艺合校人等并照元降指挥分等参酌推恩应命宫除名追和官员及勒停终身不齿放归田里人等及永不收叙人并与叙元官落职人与复旧职令邢部检举奏闻应停降诸色人等未曾叙用者并与特叙元职名其永不收人依此以次迁补候有缺收补应配军因闭围未出京人候开门日配沙门岛并配邻州见分配在京重役处者仰刑部疾速具元犯取旨俱令逐便应逃亡军人及溃散人兵除依累降指挥招集出首外尚虑有未出首人可特展一月首身其存卹等事并依已降指挥应系官司欠负不以名色贯百并与蠲免其私债元无利息者限一年外许理索诸军缘借请之类见克请受者并特除放耆老并赐粟帛令户部支给价钱官司房钱不以贯百并放三月出粜米麦杂豆以济贫民虽已降指挥减价尚虑民间不易可令更与减价出粜仍约束逐场人民拥并仰户部踏逐应有系官木植及空间屋添置卖场以济细民无致阻滞掩骼正政所当先草昧围城之中不忍视其横逆应亡殁贫民仰开封府量给官钱充葬送之费应细民疾病贫乏无药者令开封府疾速措置差官分定坊巷就民俵散官药诸军疾病合给官药缘多事之际给散不时仰运马司体度速支官钱广行合药俵散其诸军差发到军兵保甲等有疾病者令所辖官司依在京军营法医治应伎术人等并家属取赴军前者所抛下财产其有分人许经开封府自陈验实给付应寺院宫观有隔下发放等恩泽各令自陈所属保明申礼部限三日给降度牒应特旨还俗僧道特与依旧为僧道令开封府出给公据应禁宫院寺尼僧女冠令所属取问愿归俗者听从便应行法令典章百司事务职任一切并依旧内有於民不便者台省寺监条具以闻仍许诸色人经鼓院奏陈当议参详更定以从民欲牒奉敕如前宜榜南(改作两)河晓示各令知悉牒至准敕故牒。
十八日戊申徐秉哲权领枢密院莫俦权领中书省吴开权同领尚书省。
十九日己酉征催稍缓。
张邦昌遣国子祭酒抚谕太学诸生。
遗史曰:邦昌命董抚谕诸生慰劳备至巡斋宣布邦昌之意盖自围闭诸生於荠盐多有疾病迨春尤甚日死不下数十人者邦昌具知乃用抚谕之使。
又命选医官十人於诸斋日逐看候人人给饵药之资由是诸生感悦故泣血等诸书太学诸生所记其间不无为邦昌粉餙其事者邦昌盖欲收士誉虽曰:无意於神器吾不信也。学校疾疫无甚於今年自春夏至此亡者二百馀人初在学者七百馀人今殁故已三分之一矣。。
泣血录曰:初十日就斋蔡延世梦金甲神人在太学前箕踞而坐顾左右百馀从令取锹往东方一人问曰:此何为者神人曰:欲葬太学之士复问曰:其数几何神人曰:几半中有一人被发朱目取水面北噀曰:得水者可以免死既觉汗流浃背太学之士七百人物故者三之一病疫发肿者往往以黑豆汤效服者立愈其方以黑豆二合炒熟甘草二寸炒黄色以水一盏时时服之疑神人呪水之异也。。
翟兴入西京斩河南尹高世由。
遗史曰:初京城失守金人以前知泽州高世由请於朝廷使为河南尹以萧庆领万骑佐之娄室孛堇(改作罗索贝勒)冲散勤王之师也。前军统制翟兴者河南人探知地利闻世由之怠出其不意与族弟进提步卒数百卷甲夜趋潜入洛阳擒世由斩之。
二十日庚戌邦昌以谢克家权吏部尚书邵溥权户部尚书周懿文权开封府尹王琮权吏部侍郎石令问鸿胪丞。
二十一日辛亥所解发医官技艺人复有入城者。
是日有医官入城盖二酋(改作帅)给假令归收买药饵杂物医者於笼上揭榜云:太子元帅府只候医官某人行李国相元帅府只候某人行李。
二十二日壬子邦昌以邵溥差兼提举京城所陈永道依旧都水使者。
御劄付王时雍徐秉哲。
上自军中批御劄付王时雍徐秉哲云:社稷山河素为大臣所误今日使我父子离散追念痛心悔恨何及见以治行阙少厨中所用什物烦於左藏库支钱三千贯收买津遣至此早晚成行请勉事新君无念旧主某上王徐二公。
二十三日癸丑邦昌与二酋(改作帅)书乞还冯澥郭仲旬等。
《书》曰:比膺诏册获抚邦封载惟草创之初方赖臣邻之助顾廷臣之全阙致庶务之悉隳徒以菲材托於人上何以仰承殊渥外数(改作备)多虞。若涉洪川罔知。
攸济兹冒陈於危恳盖深恃於眷私所冀垂矜必蒙赐可窃以左丞冯澥国之老成管军郭仲荀众所推许倘委职任俾赞时雍必能系多士之心有以副万夫之望此外臣僚等或因扈从前帝或缘差在军前如非台意欲留之人乞下恩慈遣还则庸疏之质既获助於众贤报称之衷敢忘怀於大惠尚祈英鉴俯亮愚诚金人得书遂遣左丞冯澥佥书枢密院事曹辅太常少卿汪藻礼部侍郎谭世勣中书舍人孙觌及徐天民苏馀庆郭仲荀沈晦黄夏卿等还。
邦昌与二酋(改作帅)书乞免括金银。
《书》曰:某闻之先圣云:何以守位曰:仁何以理财曰:义人君之於天下惟以百姓为本百姓之不存则社稷无以固其重大君不能保其尊。又况创业造始之君惟务施德布惠取天下之心然後作为事业固其根本由汉唐以来率由此道後世子孙终必赖之皆百代不易之理也。某材质庸谬道义无闻仰荷大金皇帝天造洪恩遽令军民官吏推戴册命畀以南土使主斯民永为屏翰以事大国方夙夜只惧无以报称思临士民坐视困苦莫之拯救痛伤肺肝殒身无门今见京城百姓自来前皇帝朝已曾根括金银数次虽有藏匿官吏搜索悉皆罄尽今。又蒙元帅科降数目浩大难以充足虽军前遣人搜检亦无所得百姓嗷嗷忧疾饿死者日以万计复惧根括金银数不能足重念大金皇帝以邦昌主斯民而从政之初民心离散怨谤交兴邦昌恐以此主国必致倾仆惟元帅慈恩洪溥智烛高明曲照物情俯加矜恤止绝再降金银数目庶使亿兆生灵保全性命不陷颠危邦昌所图窃冀。又安仰副大金皇帝建立藩屏之意邦昌不任哀恳惶惧之至金人得书遣二使入城赍到元帅府书云:自本所取金帛皆系犒赏军兵之所急用虽不能足数亦。且期大半今楚国肇造本图乂安虑因购括之急重困斯民已议损止。
张邦昌令尚书省榜备坐金国元帅府书免括金银并表段。
先是军前复索金银将元科五百万锭於在京百姓随坊巷均科一贫民家合纳金五锭银五十两表段二百匹限五日要足如不足先杀根括官以次後洗城官吏知民无有各出一小榜於其门上贴之旦夕惊忧知其必死邦昌乃令光禄卿王琮作书亲诣元帅求免得报已议损止令出榜晓谕尚书省榜今月。
二十三日承大金元帅府云云二十三日奉面旨令开封府多出榜文晓谕民间各令知悉牒奉敕如前宜榜两河各令知悉牒至准故牒。
又牒奉面旨应文武被旨差权职事并令尚书省出劄子请给恩数依正官法非被旨兼旧职者并罢。
周黄中美致仕。
二十四日甲寅邦昌以书谢二酋(改作帅)还冯澥郭仲荀免金银等。
《书》曰:比驰柔翰冒贡忱诚冀还文武之官庶俾中外之。又载惟僭率深负兢惶岂意台慈曲垂照鉴冯澥郭仲荀二员既蒙矜允曹辅谭世勣以下悉已获归仰荷隆恩实出望外至於亲加训诫俾虔臣节之修俯念孤危允赖臣工之助以至金帛犒赏之数实为军前急用之资蒙深轸於疲羸遂获纾於勾括兴言肇造之本赐以固安之图岂唯亿姓之生灵尽归元造兹为万世之大惠曷报鸿私罄笔舌以难周铭肝心而莫致今差吏部侍郎王琮恭诣帐前伸谢仰惟英谋俯鉴卑悃。
金人遣路允迪沈晦及官吏僧道百姓千人入城。
先是元年二月间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在城下讲和朝廷遣路允迪割河东地使於黏罕(改作尼堪)滕茂实副之金人方围太原。又分兵破威胜军隆德府至高平与允迪等会遂俱还太原时太原奉密诏城守甚坚诸道援兵继进金人以割地不效留允迪等一行於云:中至是京城已破乃至云:中取允迪同沈晦等放还城中晦与允迪相先後奉使者,於是茂实被留不遣茂实兄祹通判代州已降虏(改作敌)矣。金人素重茂实乃寘茂实於代州。又自京师取其弟华实使兄弟同处以慰其意。
从事郎胡杞令改合入官差权司农丞考功虞誉致仕二十五日乙卯邦昌令冯澥曹辅并仍旧职朱宗权刑部郎官(阙)师尹权太府少卿王及之权都水使者陈永道别与差遣业份权左司郎官李健权右司郎官。
礼部尚书领中书省事李回乞罢权尚书以秘殿旧班暂领省事依。
张邦昌遣书至军前。
邦昌欲乘大军未退修城池备寇军前有关报已诺修城之请。且询工役当自备,或谓欲军前为修。
兵马大元帅府劄子下东平府会合诸路人马前去京城。
据西道总管王大资三月初九日状及知西京外宗正事文字称准永兴军路安抚使范左丞回报并沿边四路帅臣各率兵马已在陕府及称水陆并进复西京河阳。又据武经大夫张宪状统领人马见在宿州及翁中丞向发运各领人马亦已到彼契勘昨为被奉诏书再议通和及准曹枢密公文令兵马止在近京驻劄不得轻举徒误国事遂分屯勤王人兵各令在附近劄驻按甲不动以俟金人退回领兵入觐今来已是累月金人未回不住劫掠中外隔绝君父命令不通不知京城次第深虑贼(改作诡)诈难以全信除先累次行下审度进兵外今四方兵马云:集勤王战士各怀忠愤贼(改作敌)众渡河兵势减少合乘机会四方并进埽除虏(改作敌)众渡河兵势减少合乘机会四方并进埽除虏(改作敌)寇共立大功仰选择精锐忠义人兵多作头项连珠相继递相策应审观形势迤逦前进兼契勘见在城下贼(改作敌)兵多是轻骑宜常令牌枪在前遮蔽神臂弓弩以防冲突伏藏军马以备追逐务在同心一体更相应援共除国难以成忠义本志同受不次之赏宣总司巳添张宪头项人马分兵留守自可足用东南道都总管赵延康翁中丞向发运并与宣总司附近宜相关会犄角前进张观察下已据统制丁宣赞申乞先领兵前进合更审问本官差别头项兵马相继策应宗元帅元到南华县至故阳镇与兴仁府地里相等合约日并进令声援相接陕西五路及王资政既来收复河阳系在京城西北金人归路尤为要便当府除已劄下知滨州董谊知永静军王澈各统领人兵前去濮州驻劄关会逐处集兵前去京城去讫今仰东平府照会仍批请口食三日附带前去右劄付知东平府安抚卢待制准此。
二十六日丙辰军前传元帅台令诸军二十八日下城以檄书数百道付邦昌传谕四方其檄云:十三人鼓舞登城百万师号呼请命。
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
开封府募人赍伪诏榜。
开封府今月二十六日午时承尚书省劄子内降萧太师送到文字刷会各州府下客人前来如随处客人杂送人仍要每路下客人亦早发遣前来以凭四散告谕奉中旨令开封府契勘有无逐处客旅为散漫在民间即日未便见数右劄付开封府契勘上件州军如无各本州军客人止将本路人日下据数刬刷发遣前去不得住滞仍具巳起发逐人数申尚书省续准劄子勘会已降指挥令开封府刬刷指挥等路州军民客人四散告谕切虑客人不知因依别致惊疑须议指挥右劄付本州火急分明出榜晓谕召募客人因便劄诏书前去告谕即不得张皇事势一概勾呼致使骚扰仍具已依应施行文状申尚书省准此京西路邓均随唐蔡郑金郢房滑汝州顺昌襄阳河南淮甯颍昌府信阳永安军京东路青沂莱密登潍淄徐济拱单濮州东平袭庆兴仁府南京淮阳利国军莱芜监陕西路洮廓熙乐丹秦虢陕耀凤同巩阶醴环坊会泾商华源原岷陇成兰鄜甯州京兆延安府阳清平西甯凤翔府镇戎怀德定边保安定远积石西安顺德军司竹太平监河北东路大名开德府恩滨棣德博沧北清州永静军淮南路滁阳楚亳真宿光濠泰泗能海庐舒和蕲黄州寿春府高邮涟水无为陆安军右出榜止市张挂晓谕前项客人限三日如有因便愿赍诏前去告谕之人即立便前来赴府出头各令知悉。
江南发运司据亳州申有京师遣快行家往庐州发运判官向子諲牒知庐州冯询提举盐茶范仲(阙)拘縻关防。
牒曰:访闻张邦昌受金人伪命已有人诣济州大元帅府陈述上件事迹契勘本官家属母与子皆在庐州须至先有行遣牒候到请照会将应本官於亲属密切关防母得漏落及有疏虞候大元帅府指挥仍选委有心力忠实官干当须别以事为名目庶不张皇漏泄摇动人心有害国事亦具因依此牒知庐州都钤冯大卿去讫更请同共议事仍亲书已如何施行公文回示今牒提举淮西盐茶范礼部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六日牒仍具申元帅府乞更赐行下本州。
二十七日丁巳京城外火。
城中人望外四面火光亘天传闻金人焚烧寨栅。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八十六校勘记。
应命官除名(官误作宫)掩骼王政所当先(王误作正)仰军马司体度(军误作运)宜榜南河晓示(南河应作河南)人人给药饵之资(误作饵药)以黑豆取效服者立愈(脱取字)石令问鸿胪寺丞(脱寺字)外敉多虞(敉误作数)傥退职任(还误作委)俾赞时艰(艰误作雍)冯澥签书枢密院事(签误作佥)人君不能保其尊(人误作大)自来前皇帝朝(来字衍)自来所取金帛(来误作本)本图乂安(一作本固则安)虑因勾括之急(勾误作搆)
已议捐止(捐误作损下同)宜榜两河(一作河南)朱宗之权刑部郎官(脱之字阙)师尹权太府少卿(原阙系范字宗尹误作师尹)叶份权左司郎官(叶误作业)以檄书数百道付邦昌传谕四方(此十三字应接上条下其檄云:十七字另行此作一段误)延安庆阳(庆误作府)范仲(一作范冲无阙字)拘禁关防(禁误作縻)。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