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左良玉屠临颍
左良玉屠临颍
十月,左良玉兵至临颍,临颍,为贼守,良玉攻破,屠之。尽获贼所掠。自成怒,合兵攻良玉。良玉退保郾城,自成围之,良玉率兵拒守,贼陷襄城。
李自成陷襄城
十一月,自成复陷襄城,巡抚汪乔年、守将李万庆,死之。乔年号岁星,遂安人,天启壬戌进士,官提督三边佥都御史。先是,乔年于陕西发自成先冢,得小蛇即斩以徇,誓师进兵,将援郾城,抵陕县,时襄城新破,乔年迟疑不敢进,襄城贡生李永祺,率邑人出迎官军,自成闻之,解郾城之围来迎战。乔年身中数矢,一军尽覆,以数百人入城,居守五日,襄城复陷。乔年自刎未死。被执见杀。三万余众,尽被屠戮。自成深恨诸生,遂劓刖百九十人。又购永祺,永祺匿免,屠其族人九家,杀守将李万庆。万庆乃降将射塌天也,累功至副将,至是自成陷襄城杀之。诏赠都督同知荣禄大夫,主祠襄城。
乔年发墓斩蛇,都任锉骨粪猪,可谓二快。
自成陷南阳
自成再破秦师,获马二万,降秦兵数万,乘胜围南阳。数日而陷。总兵猛如虎奋勇出战,歼贼数千,既城破,犹持短刀巷战,至唐府门,望北拜,口称负恩,被贼杀死。唐王遇害;知府邱懋素骂贼不屈,合室见杀。参将刘士杰、游击郭关、守备猛先捷,俱战死。太监刘元斌,率军救河南,闻南阳陷,仍拥妇女北去,纵兵大掠,杀樵汲者论功。上命御史清军,元斌仓皇,悉沈妇女于河。及明年十月,元斌诛,以其纵军焚劫也。
是岁二月,自成围开封,督臣丁启睿,率诸将左良玉、虎大威等集兵朱仙镇,与自成战,全师皆溃。六月,闯、曹分兵东南,一败官军于枣阳,复回豫,郾城一战,贼众折伤,适十一月汪乔年败,十二月自成复围汴,官军败绩于水坡,贼势张甚。
自成陷河南州县
十二月,李自成连陷洧州、许州、长葛、鄢陵。鄢陵知县刘振之力绌,衣冠再拜自刎死。贼陷禹州,徽王遇害。自成屯朱仙镇,时内乡、镇平、唐县、新野,俱降于贼。邓州知州刘振之死焉。
刘振之,字而强,号冰壶,慈溪人。曾祖父及兄,俱为名臣。振之弱冠补诸生,崇祯庚午举人,出黄道周门。三上公车不售,因爱东阳山水,遂受教谕,升鄢陵知县。因言东阳士风日恶,不久将变起,甫去而难作。人服其先见。治鄢陵以恤民为务,时流寇充斥,军士过邑索粮者,迫县宰万状,至缚之去,父老啼号奔救,敛赀以犒,始释归。邑中有通贼者,言城小不支,降之便,振之正色叱之,城陷,谒先圣,秉笏坐堂上,贼至,索印不与。贼置雪中三日,犹骂不绝口,贼斫之十余刀,乃死。事闻,赠太仆少卿,黄道周额其门日“忠孝大儒”。振之生平留心圣学,事继母毛,有古孝行。自己未岁,书片楮藏之笥中,每岁加纸护之,至是家人启其封,则不贪财,不好色,不惜死,三语也。卒年五十六年。
人惟财,色二事,孽障缠绵,一当生死关头,便有许多系恋,观刘公藏笥格言,真所谓看得破,跳得过者矣。无欲则刚,亹其然乎。
段增辉,字含素,商邱人。以贤良辟召,不就。辛巳,贼至,率乡人捍御,贼再攻乃克,被执不屈死。而乡官原任简讨马刚中,字九如,崇祯甲戌进士,为贼支解。工部郎中沈试,字君明,官生,遇贼大骂,胁降不从,贼以乱梃击死。
贼至睢州,乡宦通政使李梦宸,号元驹,崇祯辰进士,自经死。贼皆赴宅罗拜,咸叹为有德仁人。
监军兵部主事余爵,字天有,颖川人,崇祯辛未进士、率兵援沛,力战被执,骂贼不屈,与侄敦华同死。
张献忠毁驿道
辛巳正月,张献忠、罗汝才,渡违河而东往,新开驿毁,驿道人烟断绝者七百里。初,贼南窜,万元吉欲从间道出梓潼,扼归路以待贼,杨嗣昌不听,檄诸军蹑贼急追,诸将尽向泸州,贼折而东返,归路尽空,不可复遏。贺人龙顿兵广元不进。十二日乙丑,猛如虎率诸将击贼于开县,连胜之,献忠凭高而望,见后军无继,因以精锐绕谷中,出官军后,驰而下,左军先溃,士杰等皆战死,前军全覆,如虎突战溃围而出,马仗军符尽失。嗣昌在云阳,闻开县失利,始悔不用元吉之谋也。
南北略编年不编月,故猛如虎战死一事,已载于前,而此复载之者,前以自成及之,此以编献忠事及之也。他卷仿此,但自成陷南阳,刘士杰战死,而此亦战士杰战死,未知是一是二。
张献忠陷襄阳
初,庚辰六月,左良玉擒献忠妻孥,与徐以显、潘独鳌等送襄阳狱。襄阳知府王承曾,素纵酒渔色,见献忠妾,悦之,故疏其防,及辛巳,献忠、汝才走当阳,郧抚袁继咸,悉兵扼贼于房竹,贼走宜城,侦襄阳无备,密知杨嗣昌檄至,邀于路,取檄简二十骑伪为公差。二月初五日己酉,夜漏四鼓,叩襄阳城门,巡道张克俭见符验启关,贼入,即挥刀大呼杀门者,城中先伏贼百余,俱起应之,破狱出,以显独鳌等。独鳌者,应山诸生,富而吝,县令婪其财,使人讦其不法,独鳌愤甚,越狱投贼。献之文移,皆出其手。时贼纵火光烛天,大队疾驰至,城中大乱,门洞开。初六日庚戌昧爽,贼尽入城,王承曾突围走,署襄阳事李天觉,城破,北面叩首,置印于案,自经。推官姜曰广,被执大骂不屈,与兵备副使张克俭俱死之。贼焚襄王府端礼门,执襄王,献忠据坐王宫,坐王堂下,劝之以卮酒曰:吾欲断杨嗣昌头,而嗣昌远在蜀,今当借王头,使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其努力尽此一杯酒。因缚王杀之。投尸火中。福清王常澄逃免,潜遣人索王尸已烬,仅拾颅骨数寸以归,贼杀宫眷并贵阳王常法,尽掠宫女,发银十五万以赈饥民。襄阳守兵数千,军资器械山积,尽为贼有。初左良玉屡破贼,掠其辎重尽蓄之许州,为献忠袭取。良玉在郧,厝家口赀畜于襄阳,至是复尽为献忠有。良玉闻之,同郧抚袁继咸发兵驰援,已不及。初九癸丑贼渡江,破樊城。十五己未,陷当阳陕县。二十一日乙丑,陷光州新野。
妻孥心腹,俱在狱中,献岂须臾忘之耶?况宜城为襄阳属邑,相距当不甚远,王承曾悦妾疏防,张克俭夜半启户,抑何愚也。
杨嗣昌自经
辛巳二月初二丙子,嗣昌在荆闻变,惭愤自缢于军。时,河南已陷,福王遇害,嗣昌度不免,遂自尽。廷臣交章论劾,上下其议,礼部侍郎蒋德璟,谓其奸欺误国,请用嘉靖中仇鸾例,斫棺戮尸。然上竟不之罪。当嗣昌之在蜀也,安坐顺庆公署,题扁自旌,大书盐梅上将。迨泸州破后,连陷数邑,嗣昌犹在醉梦,命多备索子绑贼。蜀中争传笑之。上以襄阳失陷,左良玉违制避贼,削职戴罪平贼。逮郧抚袁继咸入京。继咸立朝负直声,督学山西,备兵淮阳、武昌,所至以清惠称。吏民歌思之。至是,合辞叩阍。继咸亦出嗣昌手书,明己无罪,寻察其枉,赦之。继咸号临侯,江西袁州府宜春县人,天启五年乙丑进士,嗣昌既缢,四月甲子,进陕督丁启睿兵部尚书,代嗣昌督师剿贼。
嗣昌不能制贼,诚为有罪,然一死亦已矣。律以仇鸾,毋乃已甚,宜上之不从也。
张、罗屠随州
辛巳四月二十五日庚午,张献忠、罗汝才合兵陷随州,知州徐世淳合门被杀,吏民屠戮不遗,血流成浍。徐淳,字中明,嘉兴人,父以建,兵部侍郎。淳,通象纬数学,万历戊午,以春秋荐于乡,累试南宫不第,遂赴选,署永嘉县教谕。刘香余孽,出没海上,淳多出方略得安。因除重庆推官,督师征饷万斛,过五日,以尚方剑从事。淳立办,会蜀人疾其强直,改随州知州。时献、闯二贼方炽,随为兵冲,淳将行,语其子肇森、肇梁曰:贼隳突襄邓及随。随三破之余,然郢之肩背也,守随所以卫陵寝。吾必死于此矣。十三年十月莅随,与州人歃血关庙誓以必死,乃缮南城谯楼,寝处其下,慨然谓僚属曰:身与公等枕戈待敌,以此楼为死所矣。明年辛巳四月,贼陷襄阳,躏德安,获谍斩之,贼知有备,悉众力攻,三走使至郢告急,巡道赵某抵章于地弗顾,巡抚发一游击率兵援随,赵勒之守郢,留弗遣。淳不食不解甲五日,再盟于关庙告哀。二十五日,贼急攻南城潜师入道,隳北城以入,淳遣肇梁埋印廨后墙下,勒马巷战,矢贯于颈,刀属于颊,眼鼻横断堕马,左手掣佩刀、右手握印箱,贼枪刀交下,陷胸断股而死,肇梁趋至,拊尸顿踄,哭且骂,贼驱至老营杀之。且死疾呼州人告以埋印处,妾赵氏、王氏臧获,十八人皆死。贼驱赵出,不可,先杀其所抱幼女申姑,断其八指,骂益厉,贼刃之。推土石碎颅而死。淳死之三日,吴人石琳求得其尸,敛之,赵氏尸与申姑相抱不解,胸着布囊,函金刚经三寸许,遂并棺以敛。而肇梁尸卒不可得。巡道以阻援自讳,欲没其死事状,荆西道力持之,楚抚按乃上其事,肇森亦诣阙陈请,赠太仆少卿,赐祠祭葬,荫一子入监,肇梁附祭随、嘉二祠。
戊寅二月,献忠破随州,王焘自缢,至是复陷,徐渟死之。王、徐二公,后先济美,诚足并传千古,亦不幸中之幸也。然徐死尤烈,而民之罹祸亦更惨矣。夫自寅迄巳,不越四载,两被献毒,岂天之阨运使然耶!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