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有人认为今本盖後人合旧本与晋太康年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如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籴匡》和第十一篇《大匡》,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篇至第十篇《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及第三十二篇《武顺》、第三十三篇《武穆》和第六十八篇《武纪》,,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某祀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
第三十至第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後事。如《酆谋》记伐商前的准备,《和寤》记伐商途中事,《克殷》记克殷的经过及善後,《世俘》主要记伐殷战果,《商誓》主要记武王训告商旧臣诸侯之辞,《度邑》记周公规拟伊洛而定天室之事,《作雒》记营建成周之缘起及成周之制。
第五十一篇《月令》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第五十四篇《谥法》言给谥的法则。第五十八篇《官人》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文同而人异。第五十九篇《王会》,记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贡献。第六十篇《史记》,记历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第六十二篇《职方》,即《周礼·夏官·职方氏》文。第六十三篇《芮良夫》,记芮良夫训诫厉王之辞。第六十四篇《太子晋》,记周景王太子晋行事。,第六十七篇《周祝》,则又为韵语,纯系说教。
今存的五十九篇当中,属于或基本属于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度邑》所记之事在周初铜器何尊亦有反映,《克段》所记,朱右曾以为非亲见者不能,也当有较可靠的根据,此二篇皆为《史记·周本纪》所采用。即使时代较晚各篇,也有研究价值,如《度训》等篇对於研究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渊源,《程典》等篇对於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类兵家言的几篇对研究先秦兵家,,《王会》对於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分布及民族关系,均有特殊意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水经注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