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二十五
◎仪卫志一
辽太祖奋自朔方,太宗继志述事,以成其业。于是举渤海,立敬瑭,破重贵,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路车法物以隆等威,金符玉玺以布号令。是以传至九主二百馀年,岂独以兵革之利,士马之强哉!文谓之仪,武谓之卫,足以成一代之规模矣。考辽所有舆服、符玺、仪仗,作《仪卫志》。
舆服
自黄帝而降,舆服之制,其来远矣。禹乘四载作小车,商人得桑根之瑞为大辂,周人加金玉,象饰益备。秦取六国仪物,而分别其用,先王之制,置而弗御。至汉中叶,锐意稽古,然礼文之事,名存实亡,盖得十一于千百焉。唐之车辂因周、隋遗法,损益可知。而祭服皆青,朝服皆绛,常服用宇文制,以紫、绯、绿、碧分品秩。五代颇以常服代朝服。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考之载籍之可徵者,著《舆服篇》,冠诸《仪卫》之首。
国舆
契丹故俗,便于鞍马。随水草迁徙,则有毡车,任载有大车,妇人乘马,亦有小车,贵富者加之华饰。禁制疏阔,贵适用而已。帝后加隆,势固然也。辑其可知著于篇。
大舆,《柴册再生仪》载神主见之。
舆,《腊仪》见皇帝、皇后升舆、降舆。
总纛车,驾以御驼。《祭山仪》见皇太后升总纛车。
车,《纳后仪》见皇后就车。
青幰车,螭头、盖部皆饰以银。驾用驼,公主下嫁以赐之。古者王姬下嫁,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此其遗意欤?
送终车,车楼纯饰以锦,螭头以银,下县铎,后垂大毡,驾以牛。上载羊一,谓之祭羊,以拟送终之用。亦赐公主。
椅,《册皇太后仪》,皇帝乘椅,自便殿瑽至西便门。
鞍马,《祭山仪》,皇帝乘马,侍皇太后行。《腊仪》,皇帝降舆,祭东毕,乘马入腊围。《瑟瑟仪》,俱乘马东行,群臣在南,命妇在北。
汉舆
太宗皇帝会同元年,晋使冯道、刘煦等备车辂法物,上皇帝、皇太后尊号册礼。自此天子车服昉见于辽。太平中行汉册礼,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盛唐辇辂,尽在辽廷矣。
五辂:《周官》典辂有五辂。秦亡之后,汉创制。
玉辂,祀天、祭地、享宗庙、朝贺、纳后用之。青质,玉饰,黄屋,左纛。十二鉴在衡,二铃在轼。龙辀左建旂,十二游,皆画升龙,长曳地。驾苍龙,金摐,镂锡,鞶缨十二就。辽国《勘箭仪》,皇帝乘玉辂至内门。圣宗开泰十年,上升玉辂自内三门入万寿殿,进七庙御容酒。
金辂,飨射、祀还、饮至用之。赤质,金饰,余如玉辂,色从其质。驾赤骝。
象辂,行道用之。黄质,象饰,余如金辂。驾黄骝。
革辂,巡狩、武事用之。白质,革鞔。驾白翰。
木辂,田猎用之。黑质,漆饰。驾黑骆。
车:制小于辂,小事乘之。
耕根车,耕籍用之。青质,盖三重,余如玉辂。
安车,一名进贤车,临幸用之。金饰重舆,曲壁,八鉴在衡,紫油纁,朱裹幰,朱丝络网。驾赤骝,朱鞶缨。
四望车,一名明远车,拜陵、临吊则用之。金饰,青油纁,朱里通。驾牛,余同安车。
凉车,省方、罢猎用之。赤质,金涂,银装。五彩龙风织,藤油壁,绯条,莲座。驾以橐驼。
辇:用人挽,本宫中所乘。唐高宗始制七辇。《周官》巾车有辇,以人组挽之。太平册礼,皇帝御辇。
大凤辇,赤质,顶有金凤,壁画云气金翅。前有轼,下有构栏。络带皆绣云凤,银梯。主辇八十人。
大芳辇。
仙游辇。
小辇,《永寿节仪》,皇太后乘小辇。
芳亭辇,黑质,幕屋绯栏,皆绣云凤。朱绿夹窗,花板红网,两廉四竿,银饰梯。主辇百二十人。
大玉辇。
小玉辇。
逍遥辇,常行用之。棕屋,赤质,金涂,银装,红条。辇官十二人,春夏绯衫,秋冬素锦服。
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册承天皇太后仪,皇太后乘平头辇。
步辇,圣宗统和三年,驻跸土河,乘步辇听政。
羊车,古辇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绯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驾以牛,隋易果下马。童子十八人,服绣,瑞羊輓之。
舆:以人肩之,天子用韝络臂绾。
腰舆,前后长竿各二,金银螭头,绯绣凤襕,上施锦褥,别设小床。奉舆十六人。
小舆,赤质,青顶,曲柄,绯绣络带。制如凤辇而小,上有御座。奉舆二十四人。
皇太子车辂:
金辂,从祀享、正冬大朝、纳妃用之。《册皇太子仪》,乘黄令陈金辂,皇太子升、降金辂。
轺车,五日常朝、享宫臣、出入行道用之。金饰,紫幰朱里。驾一马。
四望车,吊临用之。金饰,紫油纁通幰。驾一马。
- 推荐作品:
- 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