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版本
周书在宋初已经残缺不全,后人以北史和唐人某种史钞补上。公元1005年编辑册府元龟,引用周书缺卷各条已是后人的补本。
宋人曾在本书缺卷后附有校语,说明不是周书原文,清人钱大昕也曾加考证。重新检查,残缺情况是:卷一八、卷二四、卷二六、卷三一、卷三二共五卷全缺;卷三六可能全缺,可能半缺;卷二一大半缺。此外,也有宋初未缺而传世各本脱去的大段文字,如卷六武帝纪下、卷三九杜杲传都脱去几百字,但册府元龟引文却没有缺。周书最早刻印的确切年月还不清楚。旧本宋人安焘、王安国、林希的目录序,内有今既镂板以传学官的话。
据序文和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李焘续通鉴长编,校刊南北朝各史的工作是公元1061年开始交给馆阁官办理的。
今考王安国和林希都在熙宁初任职馆阁,安国死于1074年,则周书第一次刻板应在1068至1074年即熙宁元年至七年间。这个最早的本子早已不存。
1174年,周书和其他六史在眉山重刻,即所谓宋蜀本或眉山七史本。这个本子也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流传的是南宋翻刻,并有元明两代补板的所谓三朝本。今本每卷纪传都有史臣论,而第十八、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一、三十二共五卷缺,大约不是令狐德的原本。其中三十一、三十二两卷全用《北史》补。二十四、二十六两卷大约是用高峻《小史》所补,而第二十四卷脱漏尤多。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