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基础
《旧五代史》于北宋初期开始编写,那时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基本没有散失,又有范质的《五代通录》作底本,再加上编书者对史料比较熟悉,因此成书时间很快,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
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瞻、刘兼、李穆、李九龄等七人同修 ;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