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丁汝昌 卫汝贵弟汝成 叶志超
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传征捻,积勋至参将。捻平,赐号协勇巴图鲁,晋提督。光绪初,留北洋差序,赴英国购兵舰,历法、德各营垒厂局,还综水师。八年,朝鲜与美议互市,请莅盟,汝昌与道员马建忠东渡监约。既而朝军譁变,焚日使署,遂率济远、扬威二舰赴仁川、汉城护商,而日军已先至,汝昌还请益师。随统七舰以济,薄王京,与吴长庆及建忠谒李应罡,执以归。九年,授天津镇总兵。会越南南定陷,乘兵舰往江平及钦州白龙尾,徼循海口,赏黄马褂。十四年,定海军经制,命为海军提督。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总兵以下多陆居,军士亦去船以嬉,又值部议停购船械,数请不获,盖海军废弛久矣。二十年,赏加尚书衔。
朝乱再起,汝昌欲至济物浦先攻日舰,将启行,总署电柅之。逮日舰纵横海上,海军始集大东沟、鸭绿江口。定远为汝昌座船,战既酣,击沉其西京丸一艘。已,致远弹药尽,被击,总兵邓世昌战死。自是连丧五舰,不复能军。汝昌犹立望楼督战,忽座船炮震,晕而仆,舁以下。汝昌鉴世昌之死,虑诸将以轻生为烈,因定海军惩劝章程,李鸿章上之,著为令。旅顺陷,汝昌渡威海,是时两军相去二百二十馀里,朝士争弹之,褫职逮问。鸿章请立功自赎,然兵舰既弱,坐守而已。
逾岁,日军陷荣城,分道入卫。汝昌亟以木簰塞东西两口,复虑南岸三台不守、炮资敌,欲毁龙庙嘴台炮,陆军统将戴宗骞电告鸿章,责其通敌误国,不果毁。待援师不至,乃召各统领力战解围。会日暮大风雪,汝昌尽毁缘岸民船,而南北岸已失,日舰入东口猛攻,定远受重伤,汝昌命驶东岸,俄沉焉,军大震,竞向统帅乞生路,汝昌弗顾,自登靖远巡海口。日舰宵入口门,击沉来远、威远,众益恐。道员牛昶炳等相乡泣,集西员计议。马格禄欲以众挟汝昌,德人瑞乃尔潜告曰:“众心已变,不如沉船夷炮台,徒手降,计较得。”汝昌从之,令诸将同时沉船,不应,遂以船降,而自饮药死,於是威海师熸焉。事闻,诸将皆被恤,汝昌以获谴,典弗及。宣统二年,海军部立,旧将请赐恤,始复官。
卫汝贵,字达三,安徽合肥人。从刘铭传征捻,累迁至副将,晋总兵。事平,授河州镇,李鸿章荐其朴诚忠勇,留统北洋防军。历授大同、宁夏诸镇,均未之官,统防军如故。
光绪二十年,日朝战起,率马步六千馀人进平壤,临行,鸿章诫以屏私见,严军纪。至牙山,退成欢,与日军相见,寻复趋平壤合大军,与副都统丰绅阿顿守城南江岸。平壤,朝旧京也,闻我军至,争携酒浆以献;而军士多残暴,掠财物,役丁壮,淫妇女,汝贵军尤甚,杀义定朝民,众滋忿。复蚀军糈八万运家,军大譁,连夕自乱,互相蹈藉。时马玉昆血战大同江,浮舟往援,敌稍卻。玄武门岭失,即窜走。鸿章方据叶志超牒奏捷,俄而安东、凤凰陷,踉跄走岫岩,岫岩陷,走奉天。朝士交章纠其罪,诏褫职逮问。汝贵治淮军久,援朝时年已六十矣。其妻贻以书,戒勿当前敌,汝贵遇敌辄避走。败遁后,日人获其牍,尝引以戒国人。明年,钅巢送京师,按实,论死。
其弟汝成官至总兵。援旅顺,六统帅不相辖,汝成与赵怀益争殴,鸿章函责之。逮日军至,姜桂题等犹力御,而汝成已先遁。诏逮治,未踪获,乃籍其家。后不知所终。
叶志超,字曙青,安徽合肥人。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讨捻,积功至总兵。战淮城被创,仍奋击卻之,逐北天长,又败之汊河,赐号额图浑巴图鲁。规南乐,战德、平间,频有功。捻平,留北洋。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为大沽后路。后徙防山海关,李鸿章荐其优智略,予实授。十五年,擢直隶提督。越二年,热河教匪乱,志超率师讨之。平建昌,连克榆林、沈家窝馆、贝子庙,释下长皋围,进攻乌丹城,擒其渠李国珍磔之,赏黄马褂、世职。
二十年,朝鲜乞师,鸿章令选练军千五百,率太原总兵聂士成顿牙山。志超迟留不进,鸿章责之,不得已启行。而日军已据王京要隘,牙山兵甚单,驻朝商务委员袁世凯数约志超电请北洋发战舰赴仁川,增陆军驻马坡。鸿章始终欲据条约,恐增兵为彼藉口,勿许,并戒志超毋启衅。亡何,高升商轮运兵近丰岛,被击沉。士成谓志超曰:“海道既梗,牙山绝地,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战而胜,可据以待援;不胜,犹得绕道出也。”志超从之。日军偪成欢,士成以无援败,趋公州就志超。而志超已弃公州,间道出汉阳东,士成追及之。当是时,大军集平壤,乃卷甲而趋之,二日始至。志超以成欢一役杀伤相当,铺张电鸿章,鸿章以闻,获嘉奖,赏银二万犒军,拜总统诸军之命。
志超意甚满,日置酒高会,徒筑垒环炮为守。日军诇至大同江,为我军逐去,遂以屡捷入告。时统帅居城中,日军夹江而阵,两岸相轰击。东南二路战少利,志超莫敢纵兵,趣回城。日军乘间以济,据山阜,左宝贵出御之,被巨创。志超将私逸,宝贵不从,以兵监之。宝贵自守玄武门岭,矢必死,登城指麾,为炮所中而殒。志超亟树白帜乞罢战,日人议受降,请帅兵归,弗许,乃潜向北走。朝兵衔之刺骨,於其出城时枪击之,死者不可称计。日军复要之山隘,兵溃,回旋不得出,挤而死者相枕藉。诸将尽委械而去,於是朝境内无我军矣。
志超奔安州,士成谓安地备险奥,可固守,弗听。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事闻,夺志超职,鸿章请留营效力,弗许。次年,械送京师,下刑部鞫实,定斩监候。二十六年,赦归,岁馀卒。
论曰:甲午之役,海陆军尽覆,辱莫大焉。汝昌虽有罪,而能以一死报国,尚知畏法。汝贵、志超丧师失地,遗臭邻邦,靦然求活,终不免於国典,何其不知耻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