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县人,容貌漂亮,身体健壮,豪爽、崇尚节操仁义,擅长骑马射箭。担任平乐府别将时跟随郭虔馞镇守北庭。突厥进犯轮台,派他去救援,途中碰到敌军,他拼死战斗,杀死敌人一千多,俘获敌将颉斤一名。开元初年,敌军又进攻北庭,他被派从小路到京城来报告情况,因此上奏分析形势,请求率军从蒲昌、轮台夹攻敌军。后又升任幽州良杜府果毅官。当时卢齐卿任刺史、器重他,拉着他坐在一起,对他说“:不到十年,你就会任这个州的节度,成为国家的重要将领,我想把子孙托付给你,怎么能像对部下一样对你呢?”后又逐渐升任建康军使。
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卫骁将军,兼北庭都护、金山 道副大总管。明年,突厥默啜子同俄特勒围北庭,虔瓘饬垒自守。同俄单骑驰城下, 勇士狙道左突斩之。虏亡酋长,相率丐降,请悉军中所资赎同俄死,闻已斩,举军 恸哭去。虔瓘以功授冠军大将军、安西副大都护,封潞国公。建募关中兵万人击馀 寇,遂前功,有诏募士给公乘,在所续食。将作大匠韦凑上言:“汉徙豪族以实关 中,今畿辅户口逋耗,异时戎虏入盗,丁壮悉行,不宜更募骁勇,以空京甸,资荒 服。万人所过,递驮熟饔,亘六千里,州县安所供亿?秦、陇以西,多沙碛,少居 人,若何而济?纵有克获,其补几何?傥稽天诛,则诿大事。”不省。既而虔瓘果 不见虏,还,迁凉州刺史、河西节度大使,进右威卫大将军。四年,奏家奴八人有 战功,求为游击将军,宰相劾其恃功乱纲纪,不可听,罢之。
王君耯战死,河西震惊害怕,有诏任命他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他督促残兵修复旧城。才开始动工,敌军突然来了,大家吓得脸色都变了。他说“:战败的残兵,怎能用武力硬拼,应用计谋来战胜他们。”于是在城上摆酒,和众将听音乐。
陕王为安西都护,诏虔瓘为副。虔瓘与安抚招慰十姓可汗使阿史那献数持异, 交诉诸朝。玄宗遣左卫中郎将王惠赍诏书谕解曰:“朕闻师克在和,不在众,以虔 瓘、献宿将,当舍嫌窒隙,戮力国家。自开西镇,列诸军,戍有定区,军有常额, 卿等所统,蕃汉杂之,在乎善用,何必加募?或云突骑施围石城,献所致也;葛逻 禄称兵,虔瓘所沮也。大将不协,小人以逞,何功可图?昔相如能诎廉颇,寇恂不 吝贾复,宜各旷然,终承朕命。今赐帛二千段及他珍器,俾谅朕意。”虔瓘奉诏。 久之,卒军中。以张孝嵩为安西副都护。
敌人担心他们有准备,不敢攻城,退兵了,他派兵打败了敌军。接着修复建筑,把逃亡的人召回让他们重操旧业。皇帝有诏将瓜州作为都督府,就下诏任命他为都督。州中多沙漠不能耕种,曾蓄雪融化的水灌溉田地。当时水渠塘堰被敌军毁坏了,当地没有木材。他暗暗对神祷告,一夜洪水来了,几千棵大树从山涧中流了下来,他们取来树木,修好了水渠塘堰,田地又像过去一样能耕种了,州里的人把他看作神,刻石碑记载了这件事。
孝嵩,伟姿貌,及进士第,而慷慨好兵。在安西劝田训士,府库盈饶。徙太原 尹,卒。以黄门侍郎杜暹代。
后升任善阝州刺史,陇右节度使。又调任幽州长史、河北节度副大使。不久加封为采访、处置等使。
郭知运,字逢时,瓜州晋昌人。长七尺,猿臂虎口,以格斗功累补秦州三度府 果毅。从郭虔瓘破突厥有功,加右骁卫将军,封介休县公。
契丹、奚族连续多年侵犯边境,契丹牙官可突于是他们中有计谋的,前任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人不能制服他们,他去后,每次作战都得胜了,敌军被打得大败。皇帝高兴了,下诏命有关部门祭祀禀报祖庙。契丹酋长屈刺和可突于害怕了,就派使者假装投降。他知道了实情,派右卫骑曹王悔到他们部落去对付他们,屈刺没有投降的诚心,把营帐迁到略为西边的地方,秘密勾引突厥想杀死王悔反叛。契丹别帅李过折和可突于不和,王悔利用矛盾拉拢他,乘夜晚杀死了屈刺和可突于,消灭了他们的党羽,率部族来投降。张守珪驻军紫蒙川,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奖赏兵将,把屈刺和可突于的头用传骑送到了洛阳。
吐蕃将坌达延、乞力徐寇渭源,盗牧马,诏知运与薛讷、王晙等相掎角,败之。 进阶冠军大将军,兼临洮军使,封太原郡公,赐赉万计。徙陇右诸军节度大使、鄯 州都督。突厥降户阿悉烂、夹跌思泰率众叛,执单于副都护张知运,诏以朔方兵 追击,至黑山呼延谷败之,虏弃伏走,取副都护还。诏知运兼陇右经略使,营柳城。 开元五年,大破吐蕃,献俘京师。明年,复出,将轻兵丙夜至九曲,获精甲、名马、 牦牛甚众。既献获,诏分赐文武五品以上清官及朝集使三品者。进兼鸿胪卿,摄御 史中丞。六州胡康待宾反,率王晙讨平之。拜左武卫大将军,授一子官,赐金帛。 九年,卒于军,年五十五,赠凉州都督。
开元二十三年(735),他入京拜见皇帝,碰上皇帝行籍田礼完后,就设宴犒赏他,皇帝赠诗表示对他的宠爱。加封他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赐给他金器和绸缎,任命他的儿子为官,并下诏令树碑记载他的功劳。
知运屯西方,戎夷畏惮,与王君■功名略等,时号“王郭”。帝诏中书令张说 纪其功于墓碑。上元中,配飨太公庙。永泰初,谥曰威。子英杰、英乂。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在捺禄山讨伐契丹残余,缴获难以数计。遇到偏将赵堪、白真陀罗等人强逼平卢军使乌知义渡过湟水去攻击反叛的奚族,并且践踏他们的庄稼,乌知义推辞不去,白真陀罗假托有诏书来胁迫他,他和奚军作战,没有获胜,就班师了。张守珪隐瞒了他的战败,只奏报打胜仗的情况。这事有所泄漏,皇帝派谒者官牛仙童来核实,张守珪逼迫白真陀罗自杀,又用重金贿赂牛仙童,回去后按他的奏本报告。后来牛仙童因受贿被治罪,事情牵连到他,因他有功,被贬任括州刺史,后来背上长毒疮去世了。
英杰,字孟武,为左卫将军、幽州副总管。开元二十三年,长史薛楚玉遣英杰 与裨将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帅万骑及奚众讨契丹,屯榆关。契丹酋长可突于拒 战都山下,奚众贰,官军不利,知义、守忠引麾下遁去,英杰、克勤力战死。其下 尚六千人,殊死战,虏示以英杰首,终不屈,师遂歼。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