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衆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時大矣哉。
濟險而動,動出於險,解也。道之夷而无適,不達也。君子可策其名也。解利西南,往而得衆,動於外而有功也。其來復吉,復其所亦可以位也。内剛中而得民也。有攸往夙吉,趨時之敏,緩則无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百果草木皆甲拆,自然之應,不疾而速也。君子貴其途而通也。可无夙乎,非知通於物者,不能通於時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雷雨作,上震下澤,釋難之時也。久險不通,人不堪也。赦過宥罪,應乎人心而得其解也。
初六,无咎。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解,緩也。无阻艱也。況以柔守下而承於剛乎。得其序也。其義固无咎矣。
九二,田獲三狐,得黄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剛居中也,能濟其險,衆之所附也。初承以奉之五,正而應之,衆來附之,非我之貪也。難以解矣,可以各保其歸也。守中直而保其正,不干其邪,得中道正之吉也。
六三,負且乘,致宼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履於不正,乘於二,而與之負於四,而係之多妄之陰,貪其非有,亦可醜矣。宼自已致,誰之咎乎。以之為正,可惜者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剛處於卑而與三相得,如拇附也。未當位者也。非可久也。故解拇而與,初為朋得其正,乃保其孚矣。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解,行險而免其險也。故下多妄動焉,皆上法之怠,從以濟險而失於緩也。五以柔處,中而繫有,終二守其正而已矣,不敢自解也,故得其中吉也。夫人之化上,從其行也。上難則小人不敢妄進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解,釋弛緩也。故多有縱焉。終而獲之,得其時也。三應其誅焉。縱悖之甚,據非其有,雖欲貪戾,其能終乎。而公以法誅,何所不獲。悖解衆安无不利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