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十四年
【原文】
【经】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夏,单伯会伐宋。
秋七月,荆入蔡。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传】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
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插图]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裏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
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冬,会于鄄,宋服故也。
【翻译】
【经】
十四年春季,齐国、陈国、曹国一起攻打宋国。
夏季,单伯带兵同诸侯相会一起攻打宋国。
秋季七月,楚军进入蔡国。
冬季,单伯在鄄地与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会面。
【传】
十四年春季,齐国、陈国、曹国联军进攻宋国。齐国请求成周出兵。
夏季,单伯带兵同诸侯相会。同宋国讲和后回国。
郑厉公从栎地带兵入侵郑国国都,到达大陵,俘虏了傅瑕。傅瑕说:“如果放了我,我可以使君王回国再登君位。”郑厉公和他盟誓,便把他释放了。六月二十日,傅瑕杀死郑子子仪和他的两个儿子,接纳厉公回国。
当初,在郑国国都的南门下面,一条在门里的蛇和一条在门外的蛇相斗,门里的蛇被咬死。过了六年而郑厉公回国。鲁庄公听说这件事,向申繻询问说:“厉公的回国难道与妖蛇有关系吗?”申繻回答说:“一个人是否会遇到他所顾忌的事,是由于他自己的气焰所招致的。妖孽是由于人才起来的。人没有毛病,妖孽自己不能起来。人丢弃正道,妖孽就自己来了,所以才有妖孽。”
郑厉公回国,就杀死了傅瑕。派人对原繁说:“傅瑕对国君有二心,周朝定有惩处这类奸臣的刑罚,现在傅瑕已经得到惩处了。帮助我回国而没有二心的人,我都答应给他上大夫的职位,我愿意跟伯父一起商量。而且我离开国家在外,伯父没有告诉我国内的情况。回国以后,又并不亲附我,我对此感到遗憾。”原繁回答说:“先君桓公命令我的先人管理宗庙列祖列宗的主位,国家有君主而自己的心却在国外,还有比这更大的二心吗?如果主持国家,国内的百姓,又谁不是他的臣下呢?臣下不应该有二心,这是上天的规定。子仪居于君位,十四年了,现在策划召请君王回国的,难道不是二心吗?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人,如果都用官爵做贿赂以劝说别人三心二意而又可能成功,君王又怎么办?下臣知道君王的意思了。”原繁说完,就上吊死了。
蔡哀侯由于莘地战役被俘,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妫。楚文王到息国,设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袭杀,就灭亡了息国。他把息妫带回楚国,生了堵敖和成王。息妫没有主动说过话,楚文王问她,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由于蔡侯的缘故才灭亡了息国,于是再进攻蔡国。
秋季,七月,楚军进入蔡国。君子说:“《商书》所说的‘恶的蔓延,如同大火在草原上燃烧,不可以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恐怕就像蔡哀侯吧!”
冬季,单伯和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会见,这是由于宋国顺服的缘故。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