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十年
【原文】
【经】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狄灭温,温子奔卫。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晋杀其大夫里克。
秋七月。
冬,大雨雪。
【传】
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
晋侯改葬共大子。
秋,狐突適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 [插图]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翻译】
【经】
十年春季,周历正月,僖公到齐国。
狄人灭亡温国,苏子逃亡到卫国。
晋国里克杀掉君卓和大夫荀息。
夏季,齐侯、许男攻打北戎。
晋国杀掉大夫里克。
秋季七月,无事。
冬季,下了大雪。
【传】
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不讲信义。苏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当时邳郑正在秦国聘问,也是为了推迟割让国土而去致歉,所以没有碰上这场灾祸。
晋惠公改葬恭太子。
秋季,狐突到陪都曲沃去,遇到太子申生。太子让他登车作为驾车的人,告诉他说:“公子夷吾无礼,我已经请求上天并且得到同意,准备把晋国给予秦国,秦国将会祭祀我。”狐突回答说:“臣听说,神明不享受别的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别的族,您的祭祀恐怕会断绝了吧?而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请您考虑一下!”太子申生说:“好,我打算重新请求。过七天,新城西边将要有一个巫人表达我的意见。”狐突同意去见巫人,申生就一下子不见了。到时候前去,巫人告诉他说:“天帝允许我惩罚有罪的人,他将在韩地大败。”
邳郑去秦国的时候,对秦伯说:“吕甥、郤称、冀芮是不同意给秦国土地的。如果用重礼对他们表示问候而后召请他们,下臣赶走晋国国君,国王让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没有不成功的。”
冬季,秦穆公派遣泠至到晋国回聘,并且召请吕甥、郤称、冀芮三人。郤芮说:“财礼重而说话好听,这是在引诱我们。”就杀了邳郑、祁举和七个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纍虎、特宫、山祁,都是里克邳郑的党羽。邳豹逃亡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侯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拥护他。如果进攻,百姓一定赶走他。”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群众,哪里还能杀掉大臣?百姓都要逃难,谁能赶走国君?”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洗冤集录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