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原文】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注释】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茫茫。天子莅临到这地方,福禄如积厚且长。皮蔽膝闪着赤色的光,发动六军讲武忙。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汤汤。天子莅临到这地方,刀鞘玉饰真堂皇。天子万岁福泽长,保我家室卫我疆。
瞻望那奔流的洛水,水势浩浩波茫茫。天子莅临到这地方,福禄聚集群情畅。天子万岁寿无疆,保我家乡卫我邦。
【译文】
⑴泱(yāng)泱:水势盛大的样子。
⑵止:语助词。
⑶茨:聚集。如茨,形容其多。
⑷韎韐(mèi gé):用茜草染成黄赤色的革制品,如今之蔽膝。朱熹《诗集传》以为“韎韐”即《周礼》所谓韦弁,兵事之服也。?amp;#93;(shì):赤色貌。
⑸作:起也。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军。
⑹鞸(bǐ):刀鞘。琫(bēng):刀鞘口周围的玉饰。珌(bì):刀鞘末端的玉饰。
⑺同:聚集。
【赏析】
《小雅·瞻彼洛矣》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也。”按:此诗并无刺意,亦无“赏善罚恶”之义,毛说不通。朱熹《诗集传》则就诗义论诗,以为“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天子御戎服而起六师也。”朱说能得诗旨,兹从之。
全诗三章,用赋体写成,但亦含比义。诸侯既临此会,赞美天子能整军经武,保卫邦家,使周室有中兴气象。疑此诗为周宣王时代之诗。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玁狁,南征荆蛮、淮夷、徐戎,诸侯听命,武功甚盛。可见平时必以讲武为务,在其会诸侯于东都讲武之际,诗人以诗美之。
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洛阳因在洛水之阳而得名)。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见《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如茨”言其众多),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amp;#93;,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