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新昌觉范禅师之所撰次也。觉范尝读唐宋高僧传。
以道宣精於律、而文非所长。赞宁博於学、而识几于暗。
其於为书、往往如户昏按捡。不可以属读。乃慨然有志於论述。凡经行诸方。
见夫博大秀杰之衲。能袒肩以荷大法者。
必手录而藏之。後居湘西之谷山、遂尽发所藏。
依仿司马迁史传、各为赞辞。合八十有一人、分为叁十卷。
而题以今名。亦既锓梓以传。积有岁月、二十年来。
南北兵兴、在在焚毁。是书之存、十不一二。
南宗禅师定公、时住大慈名刹。慨念末学晚辈、不见至道之大全。
古人之大体。因取其书、重刊而广布之。
且以序文属予、俾书始末、传之永久。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而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迁盖因之以作史记、而言与事具焉。
觉范是书、既编五宗之训言。复着诸老之行事。
而於世系入道之由。临终明验之际。无不谨书而备录。
盖听言以事观。既书其所言、固当兼录其行事。
觉范可谓得迁之矩度矣。而或者则曰、迁盖世间之言。
而觉范则出世间者也。出世间之道、以心而传心。
彼言语文字、非道之至也。於此而不能以无滞。
则自心光明、且因之而壅蔽。其於道乎、何有是大不。然为佛氏之学者。
固非即言语文字以为道。
而亦非离言语文字以入道。观夫从上西竺东震诸师。
固有兼通叁藏、力弘心宗者矣。若马鸣龙树、永嘉圭峰是也。
学者苟不致力於斯。而徒以拨去言语文字为禅。冥心默照为妙。
则先佛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或几乎熄矣。
觉范为是惧而撰此书。南宗亦为是惧而布之。
欲使天下禅林、咸法前辈之宗纲。而所言所履。
与传八十一人者、同归於一道。则是书之流传、岂曰小补之哉。
传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又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後之览者勉之哉。
洪武六年腊月八日九灵山人戴良序。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摩竭掩室、耶杜口。以真际离文字故。
自曹溪滴水、派别五家。建立纲宗、开示方便。
法源一、波流益洪。同归萨婆若海。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从古明大法人。莫非瑰玮杰特之材。不受世间绳束。
是以披缁祝发、周游参请。必至於发明巳事而後巳。
盖有或因言而悟入。或目击而道存。
一刹那间、转凡成圣。时节因缘、各自不同。苟非具载本末。
则後学无所考证。此僧宝传之所由作也。是书之传有年矣。
白璧缫藉、见出爱慕。旧藏在庐阜、後失於回禄。
钱塘风篁山之僧广遇、虑其湮没。
即旧本校雠锓梓、以与诸方共之。十馀年而书始成。其用心亦勤矣。
魏亭赵元藻、一见遇於湖山之上。慧炬相烛、袖其书以归。
嘱予为一转语。予与遇未觌面。
今披是书、知其志趣、千里同风。且见遇与觉范。与八十一人者、把臂并行。
若有因书省发、得意忘言。即同入此道场。
则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不为分外。宝庆丁亥中春上。
临川张宏敬书。
禅林僧宝传引。
觉范谓余曰。自达磨之来、六传至大鉴。
鉴之後析为二宗。其一为石头。云门曹洞法眼宗之。其一为马祖。
临济沩仰宗之。是为五家宗派。
嘉佑中、达观昙颖禅师。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始终行事之迹。
德洪以谓、影由形生、响逐声起。
既载其言、则入道之缘、临终之效。有不可唐捐者。遂尽掇遗编别记。
苴以诸方宿衲之传。又自嘉佑至政和。
取云门临济两家之裔。崭然绝出者、合八十有一人。
各为传而系之、以赞、分为叁十卷。书成於湘西之南台。
目之曰禅林僧宝传。幸为我作文、以弁其首。余索其书而观之。
其识达、其学诣。其言恢而正、其事简而完。
其辞精微而华畅。其旨广大空寂、然而深矣。
其才则宗门之迁固也。使八十一人者、布在方册。
芒寒色正、烨如五纬之丽天。人皆仰之、或由此书也。
夫觉范初阅汾阳昭语、脱然有省。而印可於云庵真净。尝涉患难濒九死。
口绝怨言、面无不足之色。其发为文章者。
盖其绪馀土苴云。宣和六年叁月甲子。长沙侯延庆引。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