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仁贵兵打青龙关 烈焰阵火陷丁山
仁贵兵打青龙关 烈焰阵火陷丁山
话说樊梨花道姑打扮,借了土遁,来到黎山,见了师父,说:“蒙师父吩咐,与薛丁山有夙世姻缘,谁想他薄幸,屡屡休婚,不知为什原因?望乞指明。”黎山老母道:“徒弟,我一向不曾对你说,你夫妻二人,原有缘故。当日蟠桃会上,有九天宿夙群仙都来赴会,玉帝驾前,金童打碎琼瑶,玉女失手打碎水晶屏,玉帝大怒,欲将金童、玉女问罪。时南极老人出班启奏说:‘他二人戏耍,有思凡之心,望君皇赦罪,罚其下凡,结为夫妇,了此夙缘。’玉帝准奏,立刻降下凡尘,玉女走出凌霄宝殿,撞着敢头五鬼星,见他生得丑陋,格勒一笑,五鬼星只道玉女有意,妄起痴心,他走下凡,就是白虎关总兵杨藩,央媒错对了你。那金童看见玉女,逢人便笑,说她轻贱,开言就骂贱人。玉女回头向金童一连三啐。金童乃是薛丁山,玉女就是你,故此有几番休弃,少不得日后夫妻自有完聚,不必忧心。将来薛仁贵兵打青龙关,有妖仙摆下烈焰阵,仁贵难破,赠你金钱,好请仙人。快快回去,倘有急难,前来见我。”樊梨花问明,拜别师父,借土遁而回,母女相见。
再说薛仁贵已得寒江关,养兵五日,命李庆红镇守。起兵离了寒江关,到青龙关,传令十里安营,放炮一声,扎下营盘,交待明日开战。
再言青龙关总兵赵大鹏,一日升堂,小番报进,说:“爷,不好了,大唐薛蛮子起兵前来,一路势如破竹,夺了许多关寨,我邦苏元帅大败,不知逃去哪里?今寒江关樊老将军的女儿梨花杀了父兄,投降中国,不日兵到青龙关了。”赵大鹏听报,说:“怎有这等事!再去打听。”赵大鹏想道:有我镇守此关,看薛蛮子过得否?传令众将趁他未到关门,今夜领兵劫寨,杀他措手不及,灭他锐气。吩咐饱餐战饭,三更时候杀入唐营。果然唐营未及防备。听得炮响连天,番兵扳倒鹿角,杀进营中。薛仁贵梦中惊醒,连忙披挂上马,传令众将准备交战,幸而众将尚未卸甲,各执兵器,上马厮杀。赵大鹏杀进营中,早有数员唐将敌住。赵大鹏一看难胜,忙祭起化血金钟,可怜数员偏将遭其大难。这恼了窦一虎,提起金棍,照前打去。赵大鹏不能招架,又祭起金钟罩将下来。窦一虎见金钟厉害,将身一扭,往地下去了。秦汉见罩了窦一虎,前来相救,又被金钟罩来。秦汉看见不妙,借土遁而逃。黑夜交兵,一场大战,十分厉害,杀到天明,赵大鹏得胜收兵。
薛仁贵点齐兵将,折了兵马数千,偏将十员,幸得众将无事。秦汉、窦一虎逃回,俱说金钟厉害。元帅好不烦恼,正言未了,探子报说:“赵大鹏又来讨战,请元帅定夺。”元帅闻报大怒,传令窦仙童、陈金定二将出阵。二员女将结束停当,手执兵器,上马出营,冲出阵前。赵大鹏抬头一看,见是两员女将,想是唐营男子被我昨夜杀尽,故点女将出来交战。且不要管他,待我再将宝贝祭起,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双杀一双,将他杀得尽绝便了。便说:“你两个女子也来送死么?”二人见赵大鹏生得凶恶,非良善之辈。说:“不必多言,看刀罢!”四把刀如雪片飞来。赵大鹏哪里招架得住,忙祭起化血金钟,当头罩来。二人看见,说:“不好了!”幸宝驹一纵如飞,败回营中。元帅见了,心中气闷。赵大鹏又在营外讨战,众将都怕金钟,俱不敢出战。程咬金说:“世子神通广大,老夫保他可破金钟。”元帅说:“老柱国力保,本帅从命。”传令往寒江关牢中,放出小将军。
再言元帅吩咐高挂免战牌。赵大鹏见了,哈哈大笑,转回关去。次日薛丁山到了。赵大鹏营前讨战,元帅就传令世子出阵。世子领令,全身披挂,带了宝马,放炮出营,冲到阵前。赵大鹏抬头一看,见来了一位年少将军,喝声:“少催坐骑,通下名姓来!”薛丁山道:“你要问小爵主之名么?洗耳恭听,我乃薛元帅世子薛丁山便是,你可是赵大鹏么?快快投降,免汝一死!”赵大鹏怒道:“乳臭小子,休得夸口,吃我一刀!”便把刀向薛丁山顶头砍来。薛丁山把方天戟往刀口架住。赵大鹏看来不对,忙祭起金钟。谁想薛丁山身上穿着天王甲,头上戴的太岁盔,有万丈毫光托住。薛丁山把画戟当心刺来,赵大鹏躲闪不及,正中前心,仰面一跤跌下马来。薛丁由下马,取了首级。吩咐诸将抢关。元帅大队人马正要抢关,忽关上有一道人降下,乃蓬莱山朱顶仙,见徒弟赵大鹏被薛丁山所杀,欲来报仇,传令把灰瓶石子滚水火炮打下。元帅见有防备,鸣金收军。关外安下营盘,待明日开兵取关。
那朱顶仙连夜出关,摆下阵图,名曰烈焰阵,极其厉害,四面杀气腾空。次日出阵,手中仗剑,指名要薛丁山来会我,要为徒弟报仇。探子报入营中。薛丁山听了,大怒说:“孩儿情愿出去,除此妖道。”元帅道:“我儿出去,须要小心。”薛丁山领令,来到阵前。看见道人,红头绿眼,阔脸尖嘴,长颈短脚,看其人定是左道旁门之士,不如先下手为强:“看戟!”道人把剑架住,说:“你不过王敖门下,敢伤我徒弟,且不要走,看剑!”薛丁山把戟架开,交战了三十回合。道人哪里敌得住,回马跑入阵中。薛丁山不舍,跟后追来。元帅见了,即点窦一虎、秦汉并十员副将,兵马三千,一齐冲入阵中。那道士将背上一个红葫芦,打开了盖,放出无数烈火,顷刻之间,满阵大火。唐兵马三千,偏将十员,俱皆烧死。窦一虎看势不好,把身子一扭地行去了。秦汉满面被烧坏,也借土遁而回。只有薛丁山陷在阵中,幸得身上穿着天王甲,纵有烈火,也不能上身。
再说秦、窦二将逃回,说明此事。元帅大惊。柳夫人、金莲小姑听了,俱皆大哭。窦、陈二人听得丈夫陷在烈焰阵中,皆上前讨令往救。元帅道:“这使不得!你们此去,性命难保,不如请程千岁往寒江关请三媳妇到来,他有移山倒海之术,可能破灭烈火,方救得孩儿。那时不怕他不肯成亲。”夫人道:“相公之言有理,待妾身书条去请。”书中极写情切。元帅接来一看,说:“夫人真好才学。”连忙封好,送与程千岁。程咬金奉命,上马飞奔到寒江关,将书付与樊小姐。樊小姐一看,知薛丁山陷在阵中,婆婆书中致意,许多不安,若不去救,便违公婆之命了。只得出来相见。程咬金见小姐道姑打扮,手拿拂尘,俨然修仙学道的人,便上前施礼,宾主坐下。程咬金道:“书中之意,想已尽知,相请去破烈焰阵要紧,快请上马。”小姐说:“老千岁,你还不知,只恨奴家听从师命,立心要嫁此人,谁想花烛之夜,便即弃我,自怨薄命,情愿出家学道。烦老千岁回去,多多拜上元帅、夫人,说我如今不染红尘。”
不知樊梨花肯去否?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