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二郎神大战野熊 圣母收伏二牛精
二郎神大战野熊 圣母收伏二牛精
再说秦汉连忙跪下,伏在路旁,口称师父救命。王禅老祖一看,认得是徒弟,说道:“前番在金牛关,用北海水救了窦一虎,今日何事又来求救于我?你且起来,说与我知道。”秦汉听了。立起身来说道:“金牛关交兵,来了个野熊仙,将金桃、银杏两位公主摄去。元帅命我前往追寻,寻到一山,有一石洞,乃野熊仙巢穴,正在强逼成亲,被弟子打破筵席,在洞中大战。野熊仙妖法多端,被他杀败,特来求师父搭救公主。”王禅老祖说道:“我的徒弟,那野熊仙千年修道,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在八卦炉中炼成双鞭,曾偷王母仙桃,我也斗他不过。莫要惹他,快快回营去罢!”秦汉听了,说道:“师父若不救,两位公主性命休矣。”流泪不止。
二郎神听了老祖之言,神目一睁,大怒道:“何由说此话来。我和你同是道门弟子,岂可长妖精志气,灭自己威风,那野熊仙虽盗灵气,究是畜类;今令徒有难,我当代汝去救。”王禅老祖大喜,叫声:“道友发慈悲之心,你同顽徒去收野熊精。”二郎神别了王禅老祖,变一喜鹊,望西去了。秦汉飞上要去,老祖道:“徒弟,我晓得这野熊精厉害,知你必来求我,故各酒请杨戬老爷到此,将言语激他,他大怒而去,必然收服,好待樊梨花进金牛关。你回去罢。”秦汉拜别师父,飞身也望西而来。到了孔介山野熊仙洞口。喜鹊先在树上,叫声:“秦汉,你也到了。”秦汉说:“弟子驾云来,望神君恕罪。但是洞口紧闭,怎好进去。”杨戬说:“不难。”飞下树来变为二郎神,手执金槍立着。洞门闭得密不通风。秦汉把狼牙棒来打洞门,打得手酸,洞门不开。杨戬看见,说道:“不要打了,待我来细看一看。”只见洞门旁边有条细缝,杨戬变作苍蝇,钻将进去说:“倘有妖精逃出,你就打死他。”秦汉应诺。杨戬钻进里面,洞中宽大,只见这些小妖安排筵席,野熊仙当中坐着,吩咐小妖道:“去请两位美人出来成亲。她若不从,剥去衣服绑来见我,取她心肝下酒。”小妖听了,便向里面去了。二郎神闻见,仍变为人,手提槍照野熊仙刺来。喝声:“妖怪休得无礼,杨老爷来了!”野熊仙吓了一跳,抬头一看,识得是二郎神,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走到里面,取出双鞭,迎住二郎神君,说道:“你到洞来,破我亲事,吃我一鞭!”二人大战,野熊仙吩咐小妖,一齐上前围住。那二郎神吹口气,变出无数神君来打野熊仙。野熊仙看自己料非敌手,拖了双鞭,往外就走。二郎神随后赶来,小妖开了洞门,野熊仙逃出洞口。秦汉见了,抡起手中狼牙棒,照头打去,野熊仙就化作一道红光而去,秦汉吃了一惊。杨戬走将出来,说道:“妖精往哪里去了?”秦汉说:“弟子看见妖精败出洞来,便一棒打去,他却化一道红光逃去了,直望西南走的。”杨戬说:“他气数未尽,造化了他。你进洞去,救出二位公主,放火烧洞,将众小妖尽行烧死,灭其巢穴,使他无处栖身,他就不敢来阻你西进。”秦汉奉命,打死小妖,救出两位公主,回身放火烧洞。那二位公主到外面,拜谢二郎神说:“如今回去有千里之遥,焉能得见元帅。”杨戬说道:“容易,一阵大风送你回去。”那二郎神念动真言,忽然一阵大风,将二位公主送去。又对秦汉说道:“如今妖精已驱逐,我去见你师父。你速往关中,请元帅快快进兵取关。”秦汉叩谢。杨戬化阵清风而去,秦汉转身飞回营中。
再说樊元帅同众将在军中忧闷,说:“世子、陈夫人俱遭鞭打,不时昏晕。窦夫人此去,不知可求得丹药。两位公主被野熊仙摄去,秦汉追寻未有回音。”忽听得帐外从空中落下二人,元帅同家将去看,原来是二位公主,即令女兵扶入帐中。众将大喜。元帅问起因由,二位公主细说秦将军能干,求得二郎神,逐去妖精,说了一遍。秦汉也回营缴令。元帅称赞:“多劳将军莫大之功,但仙童姐姐上仙山求药,至今未回,要烦秦将军再走一遭,催她速回,用丹药救了世子和陈夫人,然后进兵。”秦汉领令,飞身往黄花山而去。
再说窦仙童那一日行到一座高山,忽然听得山中喊杀连天,有金鼓之声。窦仙童心中想道:深山旷野,哪有人厮杀?走上山头一看,只见山凹内有两支人马,东边一员将,红脸乌须,手执宣花斧;西边那员将,黑脸红须,手执大刀。各人带领人马,两边交战。窦仙童在山上喝彩说道:“好武艺,可惜埋没在山中。”二将听了,各自住手,抬头一看,见是窦仙童,红脸将叫声:“贤弟,不要比武了,你看山上有一位道姑,单身独马,在那里看望,我和你赶过去抢到手,做个押寨夫人。”黑脸将听了大喜。二人拍马赶来,大叫道:“哪里来的女将,擅敢观我山寨?快随我同去,做个押寨夫人。”窦仙童听了大怒,手舞双刀敌住。二男一女,杀得天昏地暗,红脸将看来难胜,摇身一变,变一大牛,衔了窦仙童飞走上山,进了独角殿,现了人形,放下窦仙童,即送房中,要明日成亲。殿中摆酒,黑脸将说道:“大哥,我看此女决非凡人,不要逼她,待弟与你为媒,劝她顺从。”红脸将说:“多谢贤弟。”此话不表。再说秦汉奉了将令,飞到黄花山,来到洞口,只见两个道姑出来,见了秦汉,叫声:“师兄,何处来的?”秦汉道:“我乃王禅老祖门下弟子,今日特来仙山,求见圣母,望乞通报。”两道姑听了,连忙入洞禀知圣母,说:“外边有王禅老祖弟子秦汉,有事求见。”圣母着他进来。仙姑奉命唤进秦汉。秦汉见了圣母,倒身叩拜,圣母道:“秦汉,闻得你下山相助薛丁山征西。今来此见我何事?”秦汉听了,倒吃一惊,难道窦仙童尚未到此?只得上前察道:“弟子因薛世子、陈金定被打伤,夫妻发晕,前日元帅令仙童到此,求取丹药,不知何故尚未回去?元帅放心不下,特令弟子前来相求,望圣母速赐丹药,打发仙童一同回去。”圣母听了秦汉之言,说:“我徒弟窦仙童何曾到此?仙童路上有阻隔,你快去寻了仙童回来,与你丹药,相救世子、陈金定。”秦汉想道:海角天涯,哪里去寻?这可是个难题目了。
只得回身出洞,仍往旧路飞寻,来到一座高山,忽听得喊声。这是为何?原来是黑脸将劝仙童与红脸将成亲。仙童大骂,杀将起来。黑脸将变了一只水牛,拿了仙童去山后捆住。秦汉看见,认得是仙童,提起狼牙棒,喝声:“休得无礼!”劈头打来,黑脸将抬头一看,见了秦汉,全不介意,喝道:“哪里来的矮子,吃我一刀!”大战一场,杀得黑脸妖招架不住。小妖报入寨中,说:“大王,不好了,二大王被一矮子杀得抵敌不住,大王快去相救。”红脸将即忙上马出寨杀来,迎着秦汉,张开大口放出火来,直喷秦汉面门。秦汉心慌而走。红脸将变了一只火牛赶来,要捉秦汉。秦汉直飞上云端。红脸大王看见秦汉飞去,倒觉心惊,正要进寨。秦汉又飞下来,举起狼牙棒又打,打伤红脸大王左膊,跌倒在地。秦汉又要打去,黑脸大王大叫道:“休伤我大哥。”将大刀架住。一场交战,黑脸将又杀不过,将身一变,变了一只水牛,来拿秦汉。秦汉又直飞上云端。水牛收了法,用药敷好了火牛,紧守寨门。秦汉寻到后山,只见窦仙童被锁着,十个小妖守住。秦汉说道:“窦夫人,不必烦恼,特来救你。”小妖报知大王。两个妖精大怒,赶到后面一个喷火,一个喷水,来拿秦汉。秦汉正要飞上云端,来了黄花圣母,大喝道:“两个孽畜休得无礼!”红、黑二妖,抬头一看,见一道婆,即弃了秦汉,来见仙母。仙母念动真言,云头落下一位天神,头带金盔凤翅,身穿金甲,手执降龙杆,口称:“仙母有何法旨?”仙母道:“今有水、火二牛作怪,速与我收回去。”那神将大喝一声,将杆打下,红脸将变了火牛,神将骑在背上,把红绳穿了鼻孔,驾火牛飞空而去。那黑脸将见了大怒,喝声:“妖道,为何拿我哥哥?”手舞大刀杀来。仙母将金如意迎住。黑脸将张开口喷出大水来。仙母笑道:“孽畜,你在世间害人,收你回山去罢!”口念真言。又见空中来了一位天神,头戴金箍,红须披耳,身穿绣龙短袄,足踏乌靴,面如锅底,双手打拱,口称:“仙母,有何法旨?”仙母道:“银洞水将,速将水牛收回去。”那水将跳入水中,将仙牛连打三下,骑在牛背上,穿了鼻孔,随水而去。山中大小众妖,见主将收去,各自逃散。秦汉大喜,放了窦仙童。仙童叩见师父,拜谢救命之恩。仙母道:“徒弟的来意,我尽知道,该有二牛之难,幸亏秦汉寻到此救了你。我有金丹二粒,速拿回去,救世子、陈金定。后来诸仙阵内再会。”说罢驾云而去,二人望空拜谢。
窦仙童骑上腾云马,秦汉戴上钻天帽,一起回营。元帅正在营中等候,秦汉先到,说了此事。元帅听了,说:“亏了秦将军寻到,收伏牛精,不然我姐姐性命休矣。”望空拜谢仙母。不日窦仙童到了,元帅出营迎接,接进营中,细说一遍,取出丹药,毫光万道,说:“师父命我救世子,陈金定。”便将丹药调好,来到后营一看,二人只有一息之气,把药敷在患处,不消片刻,二人苏醒,在床上坐起。元帅说明此事,二人走下床来,谢了秦汉。营中摆设酒筵,与秦汉贺功。金桃、银杏二位公主,亦来拜谢秦汉。秦汉欢喜,饮得大醉,说:“明日还要入关,访先锋、师兄及两个徒弟。”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