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世绩云游访叔宝
世绩云游访叔宝
德明曰:“汝欲归唐,吾当出首!”知节泣拜曰:“君若如此,吾族皆休矣!”德明曰:“吾今二人刎颈之交,安肯负汝?前言特戏之耳。吾亦欲归唐,争奈郑主待吾已厚,不忍去之。”知节曰:“兄言错矣,世充虽升兄为汉王之师,王玄恕却无尊师之礼,轻贤慢士,兄岂不羞乎?况今南有朱粲之兵,西有大唐,朝夕对敌,又有梁主李轨侵掠不止。人有离心,上下相忌,其势不能久持。吾与兄长有日俱填沟壑,有何利益于此间乎?可速为归计。”德明曰:“汝言极是,吾安得不从焉?”知节曰:“只有叔宝不从,汝留在汉王处,道其无一事郑,彼必致疑,离间上下,叔宝铁石心肠亦不能自存矣。”德明曰:“吾必同力相助。”知节即将百金共德明迳送苏威,称言叔宝每出兵交战,则唐兵坚壁固守,恐有内变,公当度之。苏威受得其金,每言叔宝难用,恐有贰心,汉王玄恕亦谮叔宝。自此世充遂疑叔宝久不建功,又不进兵,欲遣人执叔宝诣金墉问罪。
叔宝闻之大惊,亦不自安。正在犹豫之间,忽见一人,儒巾道服、麻履丝绦、腰系数个药葫芦远远而来。视之,乃故人徐世绩也。叔宝接见,便动故旧之思,延入营中。施礼已毕,世绩曰:“世绩自别贤弟许久,不想贤弟名已冠世,威风搌动关中。忆昔相从,多蒙教诲,至今感德不忘。贤弟归于郑王,大获全功,洛阳之士莫不嗟服。”叔宝曰:“听闻尊兄弃唐归夏,事于建德。如此装饰,得非林下道人者乎?”世绩曰:“耳目较近,可逼去左右,吾有密事于汝商议。吾非学道之人,今奉秦王之命,令吾拜见足下,谋以大事,恐人致疑,故如此改装,云游四方,人不识耳。”遂献上秦王手书。叔宝折开视之,书曰:唐秦王李世民端肃书奉大德秦将军足下:盖闻天生不世之君,必有不世之臣,是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彼皆畏天知命,观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今王世充弑君夺位,天人共怒;况此贼诡诈,器度浅狭,妄语咒誓,乃死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将军之所共知。今洛阳内乱,梁楚临郊,王侯共逐,人民离怨,四境分崩。吾父皇自历霜雪,与士卒同其甘苦,先定长安,经营河北,英豪云集,百姓风靡。不闻古人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
将军诚能悟成败,早定大计,则转祸为福,在一时之间矣。今南有朱粲之兵,西有李轨之患,将军居其中,首尾不能相卫,美玉陷在污泥,良可惜矣。盖王者迭兴,千载一会,今若归唐,必居重任。扫清宇宙,得济斯民,垂名竹帛,画像凌烟,岂不美哉。特献黄金百斤,乞惟将军择其便宜。谨书。
叔宝看书毕,笑曰:“深感秦王厚惠,只吾身在此,心亦在此,秦王岂知我哉?今私受其金,是不义也;背主而去,是不忠也。吾以死为期,安肯为不忠不义之事乎?”因却不受。
世绩曰:“弟言差矣!凡大丈夫处世,不分轻重,非大丈夫。
吾意王世充待弟万不及秦王。今三路之兵相攻,世充已欲加罪足下进退无由。吾以旧契,特来尽情诉告,何故坚意执滞?弟请度之。”叔宝曰:“吾知秦王留心于我,然吾既事郑主,不可背之,容某从容计策,然后方去。”世绩曰:“事在危迫之际,其势已见,尚何疑乎?”
正商议间,家童入报:汉王之师陆德明相探。叔宝叫世绩只在屏风后权避,叔宝出接至帐幕。施礼已毕,德明曰:“吾有事来相告,未审将军知否?”叔宝曰:“何事?实不知之。”德明曰:“今南楚朱粲侵郑,一日二次来报,军情甚紧。郑主欲回军顾家,见唐兵坚壁不战,恐有蹑后之患,事在不决。
深疑将军迟滞不进,别有二心,旦夕倘生不测,故不避铁钺,特来剖露。”叔宝长叹一声,曰:“此事惟天可表!吾以忠心事主,何有异心?必甚人在郑主处谮言,离间君心,使吾上下猜忌,谋败其事。此乃反客待主之计,君既疑臣,必致以死;虽知是计,无可奈何!”德明曰:“足下今视世充犹如腹心,吾见世充之视足下如草芥矣。大丈夫处世当轰轰烈烈,早决去就,安忍屈膝下贱,似女子行事,甘受其辱乎?”
叔宝正在犹豫,忽将军李君宝、田留安二人并至,亦言其事。叔宝请于后堂会饮,忽报程知节来见,叔宝曰:“君等只此少待,吾去见咬金,看其说甚言语。”知节曰:“日前小弟陈说世充利害,早作归计,尊兄不听,今日果有此事,如之奈何?”叔宝曰:“方才德明众人在此,正言此事。吾请在后堂,汝可相见,商议其事。”知节遂入,与众人共饮。世绩从屏风后佯言曰:“汝等欲叛郑归唐,吾先去见郑主,报知其事。”
知节、德明二人先已会意,但笑而不言,君实变色,怒曰:“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吾宁就死,不受世充野狗奴之辱也!
即先杀汝,以绝口祸,次后投唐。”君实拔佩剑欲杀世绩,叔宝向前扯住君实之手。夫知件命加何?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