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苏世长结连朱粲
苏世长结连朱粲
建德部下诸将中只有曹旦不快世绩,常有谗谮之意,故要去赶。言犹未了,仆射苏谨进曰:“世绩,唐臣,不忘其主也,更有何罪?陛下可赦其父,以劝为臣之节。”建德喜曰:“事主不忘其本,真天下之义士也,何以追回?”曹旦曰:“世绩归唐,是纵虎伤人也,今后为祸,陛下休怨。”建德曰:“世绩非负义之人也。”曹旦曰:“彼各为主,岂容人情邪?”建德国:“使归致主,以全其忠,特赦其父,以全其孝。此等之人,吾甚敬之,汝等皆可学之。”建德叱退曹旦,不肯交赶,遂赦其父徐盖,听其自便。加封魏征为中书令。后来史官有诗为证:孝子忠臣常是偏,徐公两事尽周全。
君仁故有谋臣直,弃暗投明自古传。
丽泉赞一绝云:茂功原自是英雄,叛夏归唐两尽忠。
威镇河东谋涉远,当时忠孝有谁同。
当时报入长安,世绩复归于唐,帝大喜,乃遣使修好建德。
建德即以淮安王神通及公主等令人护送归于京师,自是唐、夏和好,略无侵犯。
却说世绩带领郭孝恪等数十骑离城而去数里之地,藏秦王之书一封,明珠十颗,内有一颗夜行珠,能照一里之远,并盔甲、兵器、衣服、鞍马尽付孝格,吩咐数言,如此如此。孝恪领命,率数骑辞别世绩,径往西北一路,未知何处去了。只撇下世绩一人,头戴儒冠,身披道服,腰系麻绦,脚穿草履。腰间拴下几个药葫芦,装作云游道人,径往汴州。世绩先遣使拜见秦王,叫秦王致书楚王朱粲:使朱粲起兵侵郑,牵动世充之势。世充知有南患,逼近巢穴,恐吾兵前犯,首尾不能相顾,必不敢动兵。虽有叔宝勇猛无敌,不日必得归唐,世充、武周易为缚耳。长孙无忌日:“茂功远去,未知虚实,不可遽信其言,恐其中有诈。”秦王曰:“彼曾已许言,必不负吾,此实金石之论,安得不信。恐叔宝必落世绩彀中,须得一人出使楚国,修其和好,则吾事济矣。”谏议大夫苏世长进曰:“朱粲与臣旧有一面之交,致书赍奉金帛,凭三寸不烂之舌,陈说利害,无不从矣。”秦王大喜,即修书遣苏世长行。
却说楚国朱粲,亳州城父人也。初为县吏,大业中从军伐贼于长白山,亡命去为盗,号可达,自称为迦楼罗王,领众十万,度淮着竟陵、沔阳,所至残戮无遗瞧。僭号楚帝,建元为昌达。攻拔南阳。义兴末年,与山南抚慰使马元规战,官军大败,收其余众,复振至二十万。所克郡县皆发藏粟以食,迁徒无常,只聚毁城郭,不务稼穑,专以劫掠为资。于是人大饥馁,死满道路,其军亦匮,乃掠小儿蒸食。粲且戒其徒曰:“味之甘美,岂有过于人乎?他国若知,亦只恤吾,因无储食,故如此而已。”勒其部下掠得妇人孩子,分享军士。隋着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谪居南阳,粲初引为宾客,后及食两家,于是诸城恐惧,尽皆逃散。时显州首领杨士斿、田瓒二人起兵攻粲,旁郡响应,战于淮源。粲大败,遂挈带士卒奔往菊潭,遣使乞降于唐。帝纳其降,诏令仍居楚地,号称楚王。
当日正与侍臣议事间,忽报唐遣谏议大夫苏世长至楚,粲使人接入,引至金阶,分宾坐定。粲曰:“仁兄自别之后,再不会面,未知足下归于何处?”世长曰:“某见唐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顺人,以宰制中原。秦王扫清六合,席卷八方,万里倾心,四方仰德,实乃天命所归,非人力可为。以此小弟投奔唐主,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今奉秦王之命,遣吾赍书投拜。”楚王接书,折开视之,书曰:唐秦王李世民顿首再拜书楚王仁兄殿下:伏自晋阳一会,从往城父为县佐之后,寒喧屡隔,积有数年,仰德之私未尝少替。迩者猾臣王世充弑君夺位,人人得而诛之,今兄之勇扫荡贼酋,功最居右,天下共知。既称楚帝,其地伏赖以安,兄以上顺天心,归投唐室。父皇旧恩,授兄王节,以复其地。今世充上负逆天之罪,侵犯大唐之境,王兄倘不弃旧日之情,即兴一旅之师,上以报我父之恩,下以救苍生之急,使故隋帝虽在九泉,亦不泯王之德,同擒此贼,以祭恭帝,雪其天下之恨幸甚。所得其地与王共之。世民兵旅之绊,不及迳造,专遣谏议大夫苏世长赍书千愤,不胜惭愧,伏乞电鉴不宣。
楚王看书已毕,安排筵宴,款待故人。酒阑,粲曰:“足下请回,以复王命,不劳王师,只我自去擒贼,献捷于唐。”
世长辞别而去,粲遂选定人马,前伐郑国。
却说李世绩带领数人,各将黄金数斤,辞别秦王去了。在路行了数日,暗想:“今吾去说叔宝,使直忠烈,难以一时口说,须用一奇计方可行事。今已至洛阳界口,当用何计而行?”原来苏威,隋之老臣,现归世充,仍居太师之位,极得宠爱。
贪财爱利,凡事贿赂此人,必得如意。世绩欲往拜见,共谋叔宝之事。
正在踌躇,忽听路人传言:有一军官,带领士卒押送粮车,于路上往来。世绩询究何人,时人答曰:“此人乃魏降将,姓程名知节。因李密战败北邙,亡归于郑,世充遂以重用,令其催趱粮草,实世充股肱之人也。”世绩喜曰:“吾事济矣。知节、陆德明,与吾俱是一体之人。今二人在世充处,若往投见,必动故旧之情,陈说时势利害之事,何愁叔宝之不归乎。”遂趋前进,果见人马粮车纷然而来。世绩从林间突出,叫声:“知节贤弟,不见多时!”
知节一见,认是世绩,即滚鞍下马,纳头便拜。知节曰:“仁兄别来无恙?听闻兄在黎阳败绩,今现居于何处?因甚到此?”世绩曰:“弟可屏去左右,吾有一事从汝商议。因建德执父为质,使吾复守黎阳,吾与魏征设计,得以归唐。现秦王与郑相持,叔宝极其勇猛,不能取胜。想世充非真命之主,久后必败,知贤弟在此,必念旧情,因与秦王谋计,致书奉金,令足下谋说叔宝同归大唐,不失封侯之爵。”知节日:“吾与秦王昔在老君堂内,吾以月斧砍之,因见八爪金龙,不能砍入,知是真命之主。若投彼处,恐其怀着旧恨,则吾将安往?”世绩曰:“汝所言差矣,昔之在魏,彼此各事其主,实臣子之职耳,安有怀恨之理。今秦王宽洪大度,求士如雨,吾料叔宝忠烈之人,难在一时口说,弟有何计,引得同归于唐,必得重用,弟请勿疑。”知节曰:“既然如此,吾有计较:太师苏威与吾至密,陆德明甚是相托,汝但放心,容缓图之。”世绩曰:“秦王遣某以此事托足下,若得事成,画像凌烟,垂名不朽。”
遂向囊中取出黄金百斤,付与知节。知节曰:“事未成功,安敢受禄。”世绩曰:“此非酬德之礼,特与足下任从支用,以行事耳。”知节方始受之,曰:“仁兄回启秦王,若是叔宝领兵出战,切须坚壁固守,按兵不动,旬日之间,其事成矣。须要打听虚实,兄当疾来叔宝处再会。”言毕,世绩辞别而去。
却说知节受得黄金,归至营中,展转无计可施,遂见叔宝,乘暇以言挑之曰:“魏公李密,与世绩、魏征数人投唐去后,惟我二人来投郑主。今世绩在唐为秦府军师,魏征为长史,数人皆得重用。今思我二人虚负盖世英雄,超□将略,择非其主。
世充弑君夺位,天下为仇;况又信用谗佞,杀戮忠良,吾每望之不似人君。今闻秦王世民仁慈大度,下士惟诚,纳谏如流,用人不弃,此兴帝王之气象。今唐、郑相攻,尊兄若不早定大计,异日死于不义,悔之晚矣。”叔宝曰:“为人臣止于忠,今既投郑,而生二心,是不忠也,难与后世为臣子之法。汝匆多言,再言必斩!”知节惶恐而退。归家未及半晌,忽陆德明至。德明素与知节极厚,接入书院。坐定茶毕,德明见知节面有忧色,德明曰:“弟有甚事不决?面有忧色,何也?”知节曰:“吾有心事,共汝商议,汝勿露言。”德明曰:“但说无碍。”知节曰:“因见世充非真明之主,适自叔宝而来,说其归唐,略有不从之意,反以见怒,作事不成,是以忧耳。”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