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研究
《龙城录》里的记载,多为荒诞不经的传说,这正是唐人的喜好,比宋人活泼。赵师雄夜宿罗浮山而在梅花树下遇仙的故事,出自传为柳宗元所作的《龙城录》。《龙城录》中的故事,篇幅多短小,能以意境和趣味取胜,语言则甚圆润清丽。柳氏的古文,峻峭幽深,风格相去甚远;梅花梦故事透露的情愫,也不似他的为人。宗元以古文体作传奇,如《李赤》《河间》二传,文字皆简洁刚厉,不掺杂丽语,又往往借人事发议论,义正词严。以此感觉,似乎很容易便能断定《龙城录》非出自宗元之手。
实际上,以文字风格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出于某人之手,极不可靠。且不说一个作家的前后期创作会非常不同,大作家本身思想和风格都丰富多彩,很多人还故意模仿他人,而模仿到神似,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并不很难。此外,作家在不同类别的创作中,会故意拉开文字的风格。在写正统之文和不那么正统的小说时,尤其如此。
《后搜神记》传为陶潜所作,元好问留下一本《续夷坚志》,听起来都有些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文学史和作品精选把一个人扁平化了,甚至点线化了。我们以为李白天天浪漫,什么事都不干,但他也有抱着闺女在门口摇拨浪鼓的日子。我们以为杜甫天天皱着眉头眺望宫墙,但他青娥皓齿在楼船的时候,也是很狂放的。
《龙城录》开头说:柳先生谪居龙城,因次所闻于中朝士大夫,摭其实者为录。这话是靠不住的。《龙城录》里的记载,多为荒诞不经的传说,这正是唐人的喜好,比宋人活泼。《龙城录》显得独异之处,是对文字特别关心,有关写作的条目特别多,如王远知作《易总》,韩仲卿梦曹子建求序,以及裴武公夜得鬼诗等等。这对理解作者的身份,不无帮助。
东坡梅花诗中有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之句,如果认定《龙城录》是宗元所作,则苏轼用此典,理所当然。但认为《龙城录》是宋人所作的学者,则说赵师雄的故事是根据苏诗衍化出来的。这在理论上也是可能的。举个例子,我一直觉得崔护的人面桃花就是这么来的:先有诗,好事者据诗敷衍出一个优美感人却不无漏洞的故事。所以,争论谁先谁后,几同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没有证据,哪一方都是推测。
至于文字,前人里头,朱熹看文字,眼光极为毒辣。《朱子语类》说:柳文后《龙城录》杂记,王銍性之所为也。子厚叙事文字,多少笔力。此记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知底于其中,似暗影出。伪书皆然。但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龙城录》的文字并不衰弱,顺举魏征嗜醋芹一条:
魏左相忠言谠论……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
应当说,叙事既简洁,也不乏趣味。《龙城录》多称韩退之,如退之尝言,退之常说,给人的印象,作者和韩愈很熟,这当然无助于说明作者一定是宗元。似此小技,作伪者也能想到,但夜坐谈鬼而怪至一条,讲作者和韩愈等三人的一件事,显有为韩柳的遭际鸣不平的意思,我倒宁愿这真是宗元自己写的。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