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甘泉关众王聚会 李元霸玉玺独收
甘泉关众王聚会 李元霸玉玺独收
却说唐王李渊,闻知宇文化及杀了炀帝,放声大哭,遥祭炀帝灵魂,开丧挂白。诸将皆劝李渊即皇帝位,李渊犹豫未决,适恭帝侑知天意在唐,遂禅位于李渊。李渊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是为高祖神尧皇帝。众臣朝贺毕,高祖下旨,国号大唐,改元武德。封世子建成为殷王,立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四子元霸为赵王,李靖为魏国公,马三保为开国公,殷开山为定国公,长孙无忌为楚国公。其余文武百官,各加封赏。废恭帝侑为谯国公。众臣一齐谢恩。李靖拜辞高祖,云游海外,此话不表。
再说西魏王李密,闻炀帝被宇文化及所弒,自立为许帝,心中大怒。即与军师徐茂公商议,发下十八道矫旨,差十八员官,遍约各家反王,兴兵征讨反贼。俱齐集在甘泉关相会,如不到者,以反贼论。这矫旨一传,各路反王,果然兴师到甘泉关,惟有大唐李渊这支兵不见来,他却在宇文化及背后杀来,故此不曾来会。看官要晓得,为什么自背后杀来?原来高祖当日得了李密的矫旨,聚集众官商议,可差何人往扬州去杀宇文化及,抢取传国玉玺来。李淳风出班奏道:“陛下欲诛宇文化及,并获得传国玉玺,非赵王李元霸前去不可。”高祖准奏,即着李元霸领二千骁骑,出潼关而来,化及闻报,即差宇文成都到潼关拒敌,成都领旨,提兵前往潼关迎敌,这且慢表。
再说甘泉关众王子会齐,大家计议道:“必须举一人为十八邦都元帅,提调人马,方有约束。只是大将无数在此,举得那个好?”徐茂公道:“有个方法在此,凭天吩咐,将甘泉关闭了,一人叫三声,谁叫得关开,就推他为十八邦都元帅。”众王子齐说道:“有理!”当下闭上关门。先是十八邦的反正,一个个叫过去,然后众将大家各依次序叫去,那里叫得开,轮到程咬金,他便夸口说道:“我当初做混世魔王,三斧头取了瓦岗,何况这座关门,让我来叫他开。”遂向前大叫道:“关门!关门!你依了老程开了吧!”说也奇怪,才叫得两声,只听得一阵狂风,呼的一声响,两扇关门就大开了。程咬金大笑道:“何如?还要让我当下。”当下众人信服,推他上台,拜了十八邦都元帅之职。十八邦大小将官,一齐下拜。当下程咬金令三军杀奔江都而来。
宇文化及在江都闻十八路反王,合兵一百八十万,由甘泉关杀奔前来,心中大惊,只得留兄弟宇文士及守扬州,自己带了萧后与宫峨,连夜逃奔,入淮而去,这里众王子一到城下,宇文士及就开城投降。咬金下令众将官无分昼夜,追赶宇文化及,违令者军法从事。众将只得星夜赶来。这且慢表。
且说宇文成都领兵十万,在潼关紫金山下。不料唐兵杀到,为首的大将就是李元霸,成都看见,吓得魂消魄丧,欲待退走,无奈人已照面了,只得叹口气道:“罢,小畜生,今日与你拼命也!”硬着头皮,举流金铛打来。那元霸的师父紫阳真人叮嘱他,若日见使流金铛的,不可伤他性命。所以向年比武,就不伤害,今日见他有相害之意,竟忘记了师父之言。就把锤将成都的铛打在半边,扑身上前,一把抓住成都的勒甲縧,提过马来,望空一抛,跌了下来。元霸赶上接住,将他两脚一撕,分为两片。兵士见主将死去,走个干干净净。
再说众王子兵马昼夜赶来,追着化及,已是黄昏时候。大杀一阵,杀得那化及抛下家小,并金银宝贝,望紫金山而逃,萧后被窦建德所获,传国玉玺为李密所得。复又合兵追奔前去,那宇文化及正在逃奔,只见前面灯火照耀,当先一将拦阻,乃李元霸也。化及一见大惊,回身逃命,又撞见窦建德杀到。化及措手不及,被建德一刀,砍为两段。
谁知李元霸又抄出后山,见众王子进了紫金山,他就拒住山口,大叫道:“山上何人得了传国玉玺,快快献过来!”众王齐吃一惊。程咬全大怒道:“我们这里十八家大将甚多,何惧你一个黄毛小厮?”遂令众将一齐杀去。那些将官没奈何,一齐上前冲杀,高张灯火,喊杀连天。李元霸大吼一声,冲入阵中,锤到处纷纷落马,个个身亡。罗成挺枪来战,被元霸一锤打来,罗成当的一架,把枪打做两段,震开虎口,回马逃生。可怜一百八十万人马,遭此一劫,犹如打苍蝇一般。
李密无奈,只得献上玉玺,求放回国。元霸大叫道:“玉玺我便收了。你这些狗王若要归国,可写下降表跪献上来。便饶你等狗命,不然便都杀死。”众王无奈,只得写下降表,跪献上去。却有鲁州净秦王徐元朗,不肯跪献。元霸喝道:“为何不跪献上来?”徐元朗道:“你是王子,俺也是王子,为何要俺跪献?此言甚属放肆!”元霸听了,冷笑一声,就把元朗抓过米,擎起两腿,撕为两片。众王子看了大惊,只得一齐跪下,献上降表,轮到窦建德,说道:“我是你嫡亲母舅,难道也跪不成?”元霸逍:“不相干,你若在唐家做臣子,自然与你些名分。如今做了反王,若不跪献,将徐元朗为例。”建德无奈,只得忍气脆下,献上降表。元霸收完降表,竟奔潼关而去。
众王计点兵马一百八十万,止剩得六十二万。程咬金大骂道:“这小畜生,愿你前去身死,那时俺杀上长安,则你老子认得俺的斧便了!”众王各回本国,那西魏王李密在路思想,萧后天姿国色,未知下落。军士报说,夏明王窦老爷获得。李密便对众将道:“孤看萧后乃世之活宝,今被窦建德所获,我欲将真珠烈火旗前去易换,未知诸卿那一位可去?”程咬金道:“不才愿去。”李密道:“既是程王兄肯去,如若得来,其功不小。”咬金就接了真珠烈火旗而去。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