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要尽属北周了。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受周禅又灭陈氏,居然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唐朝李延寿撰南北史各一编,宋、齐、梁、陈属南史,魏、齐、周、隋属北史,寓意却很严密,不但杨氏创业是由北周蝉蜕而来,可以属诸北史,就是杨家父子的行谊,也不像个治世真人,虽靠着一时侥幸,奄有南北,终究是易兴易衰,才经一传便尔覆国。小子依例演述,摹仿说部体裁,编与部《南北史演义》。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