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饮天子蠲(音涓)山之上。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绝,犹截也。漳水,今在邺县)。
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觞者,所以进酒,因云觞耳),天子乃奏广乐(《史记》云:赵简子疾,不知人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广乐义见此),载立不舍(言在车上立不下也),至于钘常之下(燕赵谓山脊为钘,即井钘山也,今在常山石邑县。钘音邢)。
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阿,山陂也)。于是得绝钘山之队(队,谓谷中险阻道也,音遂),北循虖沱之阳(虖沱河,今在雁门卤城县阳水北。沲,音橐驼之驼)。
乙酉,天子北升于□,天子北征于犬戎(《国语》曰:穆王将征犬戎,祭阝公谋父谏,不从,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不至。《纪年》又曰:取其五王以东),犬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赐七萃之士战(萃,集也,聚也,亦犹传有七舆。大夫皆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也)。
庚寅,北风雨雪(《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令王之徒属休息也)。
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隃之关隥。(隥,阪也。疑此谓北陵、西隃。隃,雁门山也,音俞)。
己亥,至于焉居愚知之平(疑皆国名)。
辛丑,天子西征,至于崩阝人。(崩阝,国名。音叵肯切)。河宗之子孙崩阝柏絮(伯爵,絮名,古伯字多从木),且逆天子于智之□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古者为礼,皆有以先之,《传》曰:先进乘韦),天子使井利受之(井利,穆王之嬖臣)。
癸酉,天子舍于漆泽(一宿为舍),乃西钓于河,以观□智之□。
甲辰,天子猎于渗泽,于是得白狐玄狢焉,以祭于河宗(以将有事于河、奇此获,故用之。汉武帝郊祀,得一角白鹿,以为祥瑞,亦将燎祭之类)。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阿,水崖也),天子属六师之人于崩阝邦之南,渗泽之上(属犹会也)。
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鹜犹驰也。纡音呕),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无夷,冯夷也。《山海经》云冰夷),是惟河宗氏(河,四渎之宗,主河者因以为氏)。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伯夭,字也),劳用束帛加璧(劳,郊劳也。五两为一束,两,今之二丈)。先白□天子使祭阝父受之(祭阝父,祭阝公谋父,作《祈招》之诗者)。
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盖朝会,群官告将礼河也)。乃命井利梁固(梁固大夫),聿将六师(聿犹曰也)。天子命吉日戊午(《诗》曰:吉日庚午)。天子大服:冕袆(冕,冠。袆,衣,盖王后之上服。今帝服之所未详。袆,音晖)、帗带(帗,韠也,天子赤。帗音弗),搢曶(曶长三尺,杼上椎头,一名珽,亦谓之大圭。搢,犹带也。曶音忽)、夹佩(左右两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受河宗也。寒下,未详)。曾祝佐之(曾,重也。《传》曰曾臣偃),官人陈牲全五□具(牛羊之品曰牲,体完曰全。或曰全,色纯也。《传》曰:牲全肥腯)。天子授河宗璧。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沉璧于河(河位载昆仑),再拜稽首(稽首,首至地也)。祝沉牛马豕羊,河宗□命于皇天子(加皇者,尊上之)。河伯号之(呼穆王)帝曰:穆满(以名应,谦也。言谥,盖后记事者之辞),女当永致用旹事(语穆王当长幹理世事也)。南向再拜(穆王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珤(《山海经》舂字作锺,音同耳。言此山多珍宝奇怪),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疑皆说昆仑山上事物),乃至於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珤(皆河伯与穆王词语),赐女晦(月终为晦,言赐女受终福),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受河伯命)。己未,天子大朝于黄之山(将礼河而去)。乃披图视典,周观天子之珤器(省河所视礼图),曰:天子之珤(曰《河图》辞也)、玉果(石似美玉,所谓女果者也)、璿珠(璿,玉类也,音旋)、烛银(银有精光如烛)、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汋也)。天子之珤万金,□珤百金,士之珤五十金,庶人之珤十金(自万金以下,宜次言诸侯之珤千金,大夫之珤百金。此书残缺,集录者不续,以见阙文耳)。天子之弓射人,步剑牛马,犀□器千金(步剑,疑步光之剑也。犀似水牛,庳脚,脚有三蹄,黑色)。天子之马走千里,胜人猛兽(言炁势杰骇也)。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言筋力壮猛也)。柏夭曰:征鸟使翼,曰□鸟鸢(音缘也),鶤鸡飞八百里(即鹍鸡,鸿鹄属也)。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师子,亦食虎豹。野马,亦如马而小。狻音俊,猊音倪),邛邛距虚走百里(亦马属。《尸子》曰:距虚不择地而走。《山海经》云:邛邛距虚。并言之耳),麋□二十里(自麋已上,似次第兽能走里数远近)。曰:柏夭既致河,典(典,礼也。自此以上,事物皆《河图》数载,河伯以为礼,礼穆王也)。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先驱导路也),以极西土(极,竞)。
乙丑,天子西济于河。□爰有温谷乐都(温谷,言冬暖也。燕有寒谷,不生五谷),河宗氏所游居(伯夭之别州邑)。
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会官司阅所得珤物)。乃命正公郊父(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郊父为之)受敕宪(宪,教令也。《管子》曰:皆受宪),用伸八骏之乘(八骏名在下),以饮于枝洔之中(水岐成洔,洔,小渚也,音止),积石之南河(积石,山名,今在金成河关县南,河出北山而东南流)。天子之骏(骏者,马之美称):赤骥(世所谓骐骥)、盗骊(为马细颈。骊,黑色也)、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色如华而赤,今名骠赤者为枣骝。骝,赤马也)、绿耳(《纪年》曰: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绿耳。魏时鲜卑献千里马,白色而两耳黄,名曰黄耳,即此类也。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案《史记》造父为穆王得盗骊、华骝、绿耳之马,御以西巡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皆与此同,若合符契)。狗:重工、彻止、雚猳、□黄、喃□、来白(皆骏狗之名,亦犹宋鹊之类)。天子之御:造父、三百(下云:三百为御者)、耿翛、芍及(造父善御,穆王封之于赵城,馀未闻也)。曰:天子是与出□入薮,田猎钓弋(弋,缴射也)。天子曰: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盈,犹充也),而辨于乐(辨作游乐之事),后世亦追数吾过乎(穆王游放过度,行辄忘归,故作此言以自警也)!七萃之士□天子曰:后世所望,无失天常(奉天时也)。农工既得(岁丰登也),男女衣食(无饥寒也),百姓珤富(富者,安也),官人执事(各视职事)。故天有旹(四时),民□氏响□(音国),何谋于乐(言不规乐而乐自及)!何意之忘(常慎德也)!与民共利,世以为常也。天子嘉之(善其有辞),赐以左佩玉华也(玉华之佩,佩之精也)。乃再拜顿首。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左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