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窦乂
扶风窦乂,年十三,诸姑累朝国戚,其伯检校工部尚书,交闲厩使、宫苑使,于嘉会坊有庙院。乂亲与张敬立任安州长史,得替归城。安州土出丝履,敬立赍十数辆散甥侄,竞取之。唯乂独不取。俄而所余之一辆,又稍大,诸甥侄之剩者。乂再拜而受之。敬立问其故,乂不对,殊不知殖货有端木之远志。遂于市鬻之,得钱半千,密贮之。潜于锻炉作二枝小锸,利其刃。
五月初,长安盛飞榆荚,乂扫聚得斛余。遂往诣伯所,借庙院习业。伯父从之。乂夜则潛寄褒义寺法安上人院止,昼则往庙中。以二锸开隙地,广五寸,深五寸,密布四千余条,皆长二十余步,汲水渍之,布榆荚于其中。寻遇夏雨,尽皆滋长。比及秋,森然已及尺余,千万余株矣。及明年,榆栽已长三尺余,乂遂持斧代其并者,相去各三寸。又选者条枝稠直者,悉留之。所间下者,二尺作围束之,得百余束。遇秋阴霖,每束鬻值十余钱。
又明年,汲水于旧榆沟中。至秋,榆已有大者如鸡卵。更选其稠直者,以斧去之,又得二百余束,此时鬻利数倍矣。后五年,遂取大者作屋椽,仅千余茎,鬻之,得三四万余钱。其端大之材,在庙院者;不啻千余,皆堪作车乘之用。此时生涯,已有百余。自此市帛,布裘百结,日歉食而已。遂买蜀青麻布,百钱个疋,四尺而裁之,雇人作小袋子。又买内乡新麻鞋数百辆,不离庙中。长安诸坊小儿及金吾家小儿等,日给饼三枚,钱十五丈,付与袋子一口。至冬,拾槐子实其内,纳焉。月余,槐子已积两车矣。又令小儿拾破麻鞋,每三辆,以新麻鞋一辆换之。远近知之,送破麻鞋者云集。数日,获千余辆。然后鬻榆材中车轮者,此时又得百余千。雇日佣人,于崇贤西门水涧,从水洗其破麻鞋,曝干,贮庙院中。又坊门外买诸堆弃碎瓦子,令功人于流水涧洗其泥滓,车载积于庙中。然后置石嘴难五具,剉碓三具,西市买油靛数石,雇庖人执爨。广召日佣人,令剉其破麻鞋,粉其碎瓦,以疏布筛之,合槐子油靛,令役人日夜加功烂捣,候相乳入,悉看堪为挺,从臼中熟出,命工人井手团握。例长三尺已下,圆径三寸,垛之得万余条,号为法烛。
建中初,六月,京城大雨,尺烬重桂,巷无车轮。义乃取此法烛鬻之,每条百文,将燃炊爨,与薪功倍。又获无穷之利。先是西市秤行之南,有十余亩坳下潜汙之地,目曰小海池,为旗亭之内,众秽听聚。又遂求买之。其主不测,又酬钱三万。既获之,于其中立标,悬幡子。绕池设六七铺,制造煎饼及棚子。召小儿掷瓦砾,击其幡标,中者以煎饼糰子啖。不逾月,两街小儿竟往,计万万,所掷瓦已满池矣。遂经度,造店二十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甚获其要。店今存焉,号为窦家店。又尝有胡人米亮,因饥寒,乂见辄与钱帛,凡七年,不之间。异日,乂见亮,哀其饥寒,又与钱五千文。亮因感激而谓人曰:“亮终有所报大郎。”
乂方闲居,无何亮且至,谓乂曰:“崇贤里有小宅出卖,直二百千文,大郎速买之。”
又西市柜坊,鏁钱盈余,即依直出钱市之。书契日,亮与乂曰:“亮攻于览玉,尝见宅内有异石,人罕知之,是捣衣砧,真于阗玉,大郎且立致富矣。”
乂未之信。亮曰:“延寿坊召玉工观之。”
玉工大惊曰:“此奇货也!攻之当得腰带銙二十副,每副百钱,三千贯文。”
遂令琢成,果得数百于价。又得合子执带头尾诸色杂类,鬻之,又计获钱数十万贯。其宅井元契,乂遂与米亮,使居之以酬焉:又李晟太尉宅前,有一小宅,相传凶甚,直二百十千,乂买之。筑园打墙,拆其瓦木,各垛一处,就耕之。太尉宅中,傍其地有小楼,常下瞰焉。晟欲并之为击球之所。他日乃使人问乂,欲买之。乂确然不纳,云:“某自有所要。”
候晨休沐日,遂具宅契书,请见晟。语晟曰:“某本置此宅,欲与杀戚居之,恐俯逼太尉甲第,贫贱之人,固难安矣。某所见此地宽闲,其中可以为戏马。今献元契,伏惟俯赐照纳。”
晟大悦,私谓乂:“不要某微力乎”乂曰:“无敢望,犹恐后有缓急,再来投告令公。”
晟益知重。乂遂搬移瓦木,平治其地如砥,献晟。晟戏马,荷乂之所惠。乂乃干两市选大商产巨万者,得五六人,遂问之:“君岂不有子弟婴诸道及在京职事否?”
贾客金语乂曰:“大郎忽与某等致得子弟庇身之地,某等共率草粟之直二万贯文。”
乂因怀诸贾客子弟名谒晟,皆认为亲故。最忻然览之,各置诸道膏腴之地重职。乂又获钱数万。
崇贤里有中郎将曹遂兴,堂下生一大树。遂兴每患其经年枝叶,有碍庭宇,伐之又恐损堂室。乂因访遂兴,指其树曰:“中郎何下去之?”
遂兴答曰:“诚有碍耳,因虑根深本固,恐损所居室字。”
乂遂请买之:“仍与中郎除之,不令有损,当令树自失。”
中郎大喜。乃出钱五千文,以纳中郎。与斧所匠人议伐其树,自梢及根,令各长二尺余断之,厚与其直。因选就众材,及陆博局数百,鬻于本行,又计利百余倍。其精干率是类也。后乂年老无子,分其见在财等,与诸熟识亲友。至其余千产业,街西诸大市各千余贯,与常住法安上人经管,不拣日时,供拟其钱,亦不计利。乂卒时,年八旬余,京城和会里有邸,弟侄宗亲居焉。诸孙尚在。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