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博物志》所记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如前三卷所记为山川物产,外国、异人、异俗、异产、异兽、异鸟、异虫、异鱼等,性质大略相当于《山海经》的缩写,内容部分采自古籍,又杂以新的传闻。其中既有五岳,又叙海外各国,称五岳为华、岱、恒、衡、嵩。
张华还精通方术,《博物志》除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可见张华的知识十分渊博。据晋王嘉《拾遗记》称,张华好观秘异图纬之书,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所以写成了这部广罗各种奇闻怪异的著作。宋李石《续博物志》,明游潜的《博物志补》均可视为张华的续书。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诸国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博物之士,览而鉴焉。
该书虽没有被收入《道藏》,但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中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