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猫 唐道袭 卖腊人 归系
鼠 王周南 终祚 清河郡守 淳于智 徐密 蔡喜夫 茅崇丘 萧悉达 逆旅道人
李测 天宝彍骑 毕杭 崔怀嶷 李甲 王缙 郗士美 李知微 建康人 卢嵩
柴再用 苏长史 卢枢 朱人 李昭嘏
鼠狼 张文蔚
猫
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线,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 其毛不容蚤虱。 黑者暗中逆循其毛,即若火星。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楚州谢阳出猫,有褐花者。灵武有红叱拨及青骢色者。猫一名“蒙贵”, 一名“乌员”。 平陵城古谭国也,城中有一猫,常带金锁,有钱,飞若蛱蝶,土人往往见之。(出《酉阳杂俎》)
唐道袭
王建称尊于蜀,其嬖臣唐道袭为枢密使。夏日在家,会大雨,其所蓄猫,戏水于檐溜下。道袭视之,稍稍而长,俄而前足及檐。忽尔雷电大至,化为龙而去。(出《稽神录》)
卖腊人
建康有卖腊人某者,畜一猫,甚俊健,爱之甚。辛亥岁六月,猫死。某不忍弃,置猫坐侧。数日,腐且臭。不得已,携弃秦淮水。既入水,猫活。某自下救之,遂溺死。而猫登岸走,金乌铺吏获之。缚置铺中,锁其户,出白官司,将以其猫为证。既还,则已断其索,啮壁而去矣。竟不复见(出《稽神录》)
归系
进士归系,暑月与一小孩子于厅中寝,忽有一猫大叫,恐惊孩子,使仆以枕击之,猫偶中枕而毙。孩子应时作猫声,数日而殒。(出《闻奇录》)
鼠
旧说,鼠王其溺精,一滴成一鼠。一说,鼠母头脚似鼠,尾苍口锐,大如水中獭,性畏狗,溺一滴成一鼠。时有鼠灾,多起于鼠母。鼠母所至处,动成万万鼠,其肉极美。凡鼠食死人目睛,则为鼠王。俗云:鼠啮上服有喜,凡啮衣,欲得有盖,无盖凶。(出《酉阳杂俎》)西域有鼠大如狗,中者如兔,小者如常大鼠,头悉已白,然带以金枷。商贾有经过其国,不先祈祀者,则啮人衣裳也。得沙门咒愿, 更获无他。 释道安昔至西方, 亲见如此。(出《异苑》)
不尽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恒居火中,洞赤。时时出外而毛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人纺绩其毛,织以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烧之则净也。(出《神异记》)
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八尺,可以为褥,卧之却寒。其皮可以蒙鼓,声闻千里。其毛可以来鼠,此尾所在鼠聚。今江南鼠食草木为灾,此类也。(出《神异录》)红飞鼠多出交趾及广管陇州,皆有深毛茸茸然。唯肉翼浅黑色。多双伏红蕉花间,采捕者若获一,则其一不去。南中妇人,买而带之,以为媚药。(出《岭表录异》)拱鼠形如常鼠,行田野中,见人即拱手而立,人近欲捕之,跳跃而去,秦川中有之。(出《录异记》)鼹鼠首尾如鼠,色青黑,短足有指,形大,重千余斤。出零陵郡界,不知所来。民有灾及为恶者,鼠辄入其田中,振落毛衣,皆成小鼠,食其苗稼而去。或捕得鼹鼠者,治其皮,饰为带,颇能涩刍。为其三毛出于一孔,与常皮有异,人多宝之。(出《录异记》)义鼠形如鼠,短尾。每行,递相咬尾,三五为群,惊之则散。俗云:见之者当有吉兆。成都有之。(出《录异记》)
唐鼠形如鼠,稍长,青黑色,腹边有余物如肠,时亦脱落。亦名“易肠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 三年易之, 俗呼为唐鼠。 城固川中有之。(出《异苑》)白鼠,身毛皎白,耳足红色,眼眶赤。赤者乃金玉之精。伺其所出掘之,当获金玉。云鼠五百岁即白。耳足不红者,乃常鼠也。(出《录异记》)
王周南
魏齐王芳时,中山有王周南者为襄邑长,忽有鼠从穴出语曰 :“周南尔以某日死 。”周南不应。至期,更冠帻皂衣而出曰 :“周南尔以日中死 。”亦不应。鼠复入穴,日适中,鼠又冠帻而出曰 :“周南汝不应,我何道 。”言绝,颠蹶而死,即失衣冠所在。就视之,与常鼠无异。(出《幽明录》)
终祚
吴北寺终祚道人卧斋中,鼠从坎出,言终祚后数日当死。祚呼奴,令买犬。鼠云 :“亦不畏此,其犬入户必死 。”犬至果尔。祚常为商,闭户谓鼠曰 :“汝正欲使我富耳。今既远行,勤守吾房,勿令有所零失 。”时桓玄在南州,禁杀牛甚急。终祚载数船窃买牛皮,还东货之,得二十万。还时户犹阖也,都无所失,其怪亦绝。自后稍富。(出《幽明录》)
清河郡守
清河郡太守至,前后辄死。新太守到,如厕,有人长三尺,冠帻皂服,云 :“府君某日死 。”太守不应,意甚不乐,乃使吏为作亡具。外颇怪其事。日中如厕,复见前所见人,言府君今日中当死。三言亦不应。乃言府君当道而不道,鼠为死。乃顿仆地,大如豚。郡内遂安。(出《幽明录》)
淳于智
淳于智字叔平,济北人。性深沉,有恩义,少为书生,善《易》。高平刘柔夜卧,鼠啮其左手中指,意甚恶之,以问智。智为筮之曰 :“鼠本欲杀君而不能,当相为,使之反死 。”乃以朱书其手腕横文后为田字,可方一寸,使夜露手以卧,有大鼠伏死于前。(出《搜神记》)
徐密
上虞魏虔祖婢名皮纳,有色,密乐之。鼠乃托为其形,而就密宿。密心疑之,以手摩其四体,便觉缩小,因化为鼠而走。(出《幽明录》)
蔡喜夫
宋前废帝景平中,东阳大水,蔡喜夫避住南垄。夜有大鼠,形如肫子,浮水而来,径伏喜夫奴床角。奴愍而不犯,每食,辄以余饭与之。水势既退,喜夫得返居。鼠以前脚捧青纸,裹二个珠,置奴前,啾啾似语。从此去来不绝,亦能隐形,又知人祸福。后同县吕庆祖牵狗野猎,暂过, 遂啮杀之。(出《异苑》)
茅崇丘
齐世祖永明十年,丹阳郡民茅崇丘家,夜夜厨中有人语笑。复明灯火,有宴馔之声,及开门视之,即无所见。及闭户,即依然闻。如此数旬,忽有一道士诣崇丘问曰 :“君夜夜有妖患乎?”崇丘曰 :“然 。”道士乃怀中取一符与之, 谓崇丘曰:“但钉于灶上及北壁,来日早视之 。”言讫,遂失其道士。崇丘喜,乃以符如其言。明日,见厨中有五六大鼠各长二尺,无毛而色如朱,尽死于北壁,乃竟绝。(出《穷怪录》)
萧悉达
北齐平原太守兰陵萧悉达,腰带为鼠啮。杨遵彦以俗事戏之曰 :“当迁官 。”未几,除家令,寻失职。鼠后啮其靴,遵彦曰 :“当复得官。”悉达曰:“某便为吏部尚书,何关人事。”(出《谈薮》)
逆旅道士
唐万岁元年,长安道中有群寇昼伏夜动,行客往往遭杀害。至明旦,略无踪由。人甚畏惧,不敢晨发。及暮,至旅次。后有一道士宿于逆旅,闻此事,乃谓众曰 :“此必不是人,当是怪耳 。”深夜后,遂自于道旁持一古镜,潜伺之。俄有一队少年至,兵甲完具,齐呵责道士曰:“道旁何人?何不顾生命也!”道士以镜照之,其少年弃兵甲奔走。道士逐之,仍诵咒语。约五七里,其少年尽入一大穴中。道士守之至曙。却复逆旅,召众以发掘。有大鼠百余走出, 乃尽杀之。其患乃绝。(出《潇湘录》)
李测
李测开元中为某县令,在厅事,有鸟高三尺,无毛羽,肉色通赤,来入其宅。测以为不祥,命卒击之。卒以柴斧砍鸟,刃入木而鸟不伤,测甚恶之。又于油镬煎之,以物覆上,数日开视,鸟随油气飞去。其后又来,测命以绳缚之,系于巨石,沉之于河。月余复至,断绳犹在颈上。测取大木,凿空其中,实鸟于内,铁冒两头,又沉诸河,自尔不至。天宝中,测移官,其宅亦凶。莅事数日,宅中有小人长数寸,四五百头,满测官舍。测以物击中一头,仆然而殪,视之悉人也。后夕,小人等群聚哭泣,有车载棺,成服祭吊,有行葬于西阶之下,及明才发。测便掘葬处,得一鼠,通赤无毛。于是乃命人力,寻孔发掘,得鼠数百,其怪遂绝,测家亦甚无恙。(出《广异记》)
天宝彍骑
天宝初,邯郸县境恒有魇鬼,所至村落,十余日方去,俗以为常。彍骑三人夜投村宿,媪云 :“不惜留住,但恐魇鬼,客至必当相苦,宜自防之。虽不能伤人,然亦小至迷闷 。”骑初不畏鬼,遂留止宿。二更后,其二人前榻寐熟,一人少顷而忽觉,见一物从外入,状如鼠,黑而毛,床前著绿衫,持笏长五六寸,向睡熟者曲躬而去。其人遽魇,魇至二人。次至觉者,觉者径往把脚,鬼不动,然而体冷如冰。三人易持之。至曙,村人悉共诘问,鬼初不言,骑怒云 :“汝竟不言,我以油镬煎汝 。”遂令村人具油镬,乃言 :“己是千年老鼠,若魇三千人,当转为狸。然所魇亦未尝损人。若能见释,当去此千里外 。”骑乃释之,其怪遂绝。御史大夫尝为邯郸尉崔懿,亲见其事,懿再从弟恒说之。(出《广异记》)
毕杭
天宝末,御史中丞毕杭为魏州刺史,陷于禄山贼中,寻欲谋归顺而未发。数日,于庭中忽见小人长五六寸数百枚,游戏自若,家人击杀。明日,群小人皆白服而哭,载死者以丧车凶器,一如士人送丧之备,仍于庭中作冢。葬毕,遂入南墙穴中,甚惊异之。发其冢,得一死鼠,乃作热汤沃中。久而掘之,得死鼠数百枚。后十余日,抗以事不克, 一门遇害。(出《广异记》)
崔怀嶷
崔怀嶷,其宅有鼠数百头于庭中两足行,口中作呱呱声。家人无少长尽出观,其屋轰然而塌坏。嶷外孙王汶自向余说。近世有人养女,年十余岁,一旦失之,经岁无踪迹。其家房中屡闻地下有小儿啼声,掘之,初得一孔,渐深大,纵广丈余。见女在坎中坐,手抱孩子,傍有秃鼠大如斗。女见家人,不识主领,父母乃知为鼠所魅,击鼠杀之。女便悲泣云 :“我夫也,何忽为人所杀?“家人又杀其孩子,女乃悲泣不已。未及疗之,遂死。(出《广异记》)
李甲
宝应中,有李氏子亡其名,家于洛阳。其世以不好杀,故家未尝畜狸,所以宥鼠之死也。迨其孙,亦能世祖父意。常一日,李氏大集其亲友会食于堂,既坐,而门外有数百鼠俱人立,以前足相鼓,如甚喜状。家僮惊异,告于李氏。李氏亲友,乃空其堂而踪观。人去且尽,堂忽摧圯,其家无一伤者。堂既摧,群鼠亦去。悲乎!鼠固微物也, 尚能识恩而知报,况人乎?如是则施恩者宜广其恩,而报恩者亦宜力其报。有不顾者,当视此以愧。(出《宣室志》)
王缙
唐相国王公缙,大历中,与元载同执政事。常因入朝,天尚早,坐于烛下。其榻前有囊,公遂命侍童取之。侍童挈以进,觉其重不可举。公启视之,忽有一鼠长尺余,质甚丰白,囊中跃出。公大惧,顾谓其子曰 :“我以不才,缪居卿相。无德而贵,常惧有意外之咎。今异物接于手足,岂非祸之将萌耶?”后数日,果得罪,贬为缙云守。(出《宣室志》)
郗士美
许昌郗尚书士美,元和末为鄂州观察,仁以抚下,忠以奉上。政化之美,载于册书。一日晨兴出视事。束带已毕,左手引靴,未及陷足,忽有一巨鼠过庭,北面拱手而舞。八座大怒,惊叱之,略无惧意。因掷靴以击,鼠即奔逸。有毒虺坠入靴中,珠目锦身,尺长筴细,螫焰勃勃,起于舌端。向无鼠妖,则以致臃指溃足之患。参寥子曰 :“是知枭鸣鼠舞,不恒为灾。大人君子,遇之则吉 。”(出《阙史》)
李知微
李知微,旷达士也,嘉遁自高,博通书史。至于古今成败,无不通晓。常以家贫夜游,过文成宫下。初月微明,见数十小人,皆长数寸,衣服车乘,导从呵喝,如有位者,聚立于古槐之下。知微侧立屏气,伺其所为。东复有垝垣数雉,旁通一穴,中有紫衣一人,冠带甚严,拥侍十余辈悉稍长。诸小人方理事之状。须臾,小人皆趋入穴中,有一人,白长者曰 :“某当为西阁舍人 。”一人曰 :“某当为殿前录事 。”一人曰 :“某当为司文府史 。”一人曰 :“某当为南宫书佐 。”一人曰 :“某当为驰道都尉。”一人曰 :“某当为司城主簿。”一人曰 :“某当为游仙使者 。”一人曰 :“某当为东垣执戟 。”如是各有所责,而不能尽记。喜者、愤者,若有所恃者,似有果求者,唱呼激切,皆请所欲。长者立盻视,不复有词,有似唯领而已。食顷,诸小人各率部位,呼呵引从,入于古槐之下。俄有一老父颜状枯瘦,杖策自东而来,谓紫衣曰:“大为诸子所扰也。”紫衣笑而不言。老父亦笑曰 :“其可言耶?”言讫,相引入穴而去。 明日, 知微掘古槐而求,唯有群鼠百数,奔走四散。紫衣与老父,不知何物也。(出《河东记》)
建康人
建康人方食鱼,弃鱼头于地,俄而壁下穴中,有人乘马,铠甲分明,大不盈尺,手执长槊,径刺鱼头,驰入穴去,如是数四。即掘地求之,见数大鼠,鱼头在旁,唯有箸一只,了不见甲马之状。无何,其人卒。(出《稽神录》)
卢嵩
太庙斋郎卢嵩所居釜鸣,灶下有鼠如人哭声,因祀灶,灶下有五大鼠,各如方色,尽食所祀之物,复入灶中。其年,嵩补兴化尉,竟无他怪。(出《稽神录》)柴再用龙武统军柴再用常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一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手而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糜碎。再用后为庐鄂宣三镇节度使卒。(出《稽神录》)苏长史苏长史将卜居京口,此宅素凶,妻子谏止之。苏曰 :“尔恶此宅,吾必独住 。”始宿之夕,有三十余人,皆长尺余,衣道士冠褐,来诣苏曰:“此吾等所居,君必速去,不然及祸。”苏怒,持杖逐之,皆走入宅后竹林中而没,即掘之,获白鼠三十余头。宅不复凶。(出《稽神录》)卢枢侍御史卢枢,言其亲为建州刺史,暑夜独出寝室,望月于庭。始出户,闻堂西阶下,若有人语笑声。蹑足窥之,见七八白衣人,长不盈尺,男女杂坐饮酒。几席食器,皆具而微,献酬久之。其席一人曰 :“今夕甚乐,然白老将至,奈何?”因叹吒。须臾,坐中皆哭,入阴沟中,遂不见。后罢郡,新政家有猫名“白老”。 既至,白老穴堂西阶地中,获白鼠七八,皆杀之。(出《稽神录》)朱仁朱仁者,世居嵩山下,耕耘为业。后仁忽失一幼子,年方五岁。求寻十余年,终不知存亡。后一日,有僧经游,造其门,携一弟子,其形容似仁所失之幼子也。仁遂延僧于内,设供养。良久问僧曰 :“师此弟子,观其仪貌,稍是余家十年前年所失一幼子也。”僧惊起问仁曰:“僧住嵩山薜萝内三十年矣。十年前,偶此弟子悲号来投我。我问其故,此弟子方孩幼,迷其踪由,不甚明。僧因养育之,及与落发。今聪悟无敌,僧常疑是一圣人也。君子乎?试自熟验察之。” 仁乃与家属共询问察视。其母言 :“我子背上有一记 。”逡巡验得,实是亲子。父母家属,一齐号哭,其僧便留与父母而去。父母安存养育,倍于常子。此子每至夜,即失所在;晓却至家,如此二三年,父母以为作盗,伺而窥之,见子每至夜,化为一大鼠走出,及晓却来。父母问之,此子不语。多时对曰 :“我非君子也,我是嵩山下鼠王下小鼠。既见我形,我不复至矣 。”其父母疑惑间,其夜化鼠走去。(出《潇湘记》)
李昭嘏
李昭嘏举进士不第,登科年,已有主司,并无荐托之地。主司昼寝,忽寤。见一卷轴在枕前,看其题,乃昭嘏之卷。令送于架上,复寝暗视。有一大鼠取其卷,衔其轴,复送枕前。如此再三。昭嘏来春及第。主司问其故,乃三世不养猫,皆云鼠报。(出《闻奇录》)
鼠狼
张文蔚
相国张文蔚庄在东都柏坡,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于穴外坋土,恰容蛇头。伺蛇出穴,裹入所坋处。出头,度其回转不及,当腰啮断,而劈蛇腹,衔出四子,尚有气。置之穴外,衔豆叶,嚼而傅之,皆活。何微物而有情有智之如是乎?最灵者人,胡不思之?(出《北梦琐言》)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