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张贡士
安丘张贡士,寝疾,仰卧床头。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儒冠儒服,作俳优状。唱昆山曲,音调清彻,说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同;所唱节末,皆其生平所遭。四折既毕,吟诗而没。张犹记其梗概,为人述之。
高西园云:“向读渔洋先生《池北偶谈》,见有记心头小人者,为安丘张某事。余素善安丘张卯君,意必其宗属也。一日晤间问及,始知即卯君事。询其本末,云:当病起时,所记昆山曲者,无一字遗,皆手录成册。后其嫂夫人以为不祥语,焚弃之。每从酒边茶余,犹能记其尾声,常举以诵客。今并识之,以广异闻。其词云:“诗云子曰都休讲,不过是‘都都平丈’(相传一村塾师训童子读论语,字多讹谬。其尤堪笑者,读‘郁郁乎文哉’为‘都都平丈我’)。全凭着佛留一百二十行(村塾中有训蒙要书,名《庄农杂字》。其开章云:“佛留一百二十行,惟有庄农打头强,最为鄙俚)。”玩其语意,似自道其生平寥落,晚为农家作塾师,主人慢之,而为是曲。意者:夙世老儒,其卯君前身乎?卯君名在辛,善汉隶篆印。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